高考體檢中這樣的現象,決非該市所獨有。近年來,
這種現實,學校和家長其實比誰都清楚。而且全社會對此也非常關注。然而,也只有到了體檢的時候,這個問題才被人們周而復始地加以反思。而每有反思,教育功利化必被提及。
不難發現,人們對教育功利化問題似乎已陷入一種“周期性反思”。每年那幾個時間段一到,反思就會開始。不反思時,它離我們很遠。反思時才發現,它帶來的災難性后果原來已如此嚴重。誠然,適時反思確實能吸引更多人關注這些問題,但缺乏實際行動的反思絲毫無助于問題的解決。也許有人會說,教育功利化本身就淡化不了,因為應試教育的“大棒”始終高舉著,不功利就沒有高分,也就意味著在高考獨木橋上擠不過去。
筆者以為,這種說法雖然說得通,但不能被接受。因為沒有健康的身心,高考成績再好也是枉然。一個簡單可行的辦法,就是學校和家長拿出具體措施,增強學生的體質,比如開好開足體育課——難道每周一兩節體育課會占用很多時間甚至導致學生學習退步嗎?我看未必。因為,運動過后再學習,學生的腦子往往更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