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播客春晚”、“視頻春晚”的興起,“央視春晚”一枝獨秀的日子漸成歷史。
17日晚8時整,除夕夜必不可少的一道“年夜飯”——央視春晚撩開神秘面紗。雖然這道“例盤菜”的口味與往年略有不同,但苦守電視機的新生代急劇減少,更多年輕人不約而同地聚攏在互聯網上,播客春晚、網絡視頻春晚、春晚網絡大聯盟……一場有關“春晚”的饕餮大宴在虛擬世界里繽紛上演。
傳統春晚轉戰網絡
1月28日,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向互聯網巨頭伸出“橄欖枝”,這部傳統大戲首次攜手新浪、搜狐、百度、騰訊、Tom在線、網易等知名網站共同組建起2007春晚網絡聯盟。該聯盟以“百姓春晚大家參與”為口號,以視聽互動為主線,推出了資訊春晚、視頻春晚、互動春晚、手機春晚、搜索春晚等頗具特色的網絡內容產品,并提供作品征集、節目評選、數據反饋等諸多網絡服務。
記者饒有興致地進入上述各網站,看到,搜狐推出了“春晚明星墻”網絡互動游戲,由網友評選最想看、最想見、最難忘的歷屆春晚節目和演員;百度來了個益智類節目“春晚百問”,答題闖關后可以拿到不錯的獎品;騰訊則開創了互動節目“春晚帖吧”,一切有關春晚的嬉笑怒罵皆可淋漓展現,盡顯“我的春晚我做主”;TOM在線的“春晚搜星”大行動、網易的“春晚朋友圈”交友博客、新浪的“全球網友大拜年”等也吸引了眾多網友參與。
一位名叫“半日清閑”的網友在帖吧中留言:“傳統春晚終于‘下嫁’給網絡了,這是一次平民化的回歸,沒有互動、沒有參與就沒有人氣。”
播客春晚受到熱捧
事實上,一場以播客為平臺和表現形式的聯歡在虛擬世界里掀起了更大風潮。從2月17日零時起,中國首屆播客春節晚會就在新浪網上連續24小時直播,不僅有大牌明星閃亮獻“播”,還有更多的網友自制節目滾動播放,最高在線人數突破100萬人。
“網絡賦予每個個體在內容上創造、分發、評價的權力。這已經不是對內容的簡單集中,而是內容生產個體與內容本身的某種聚合。”一位網友對播客春晚帶來的互動效應充滿期待。
業內人士稱,以“播客”為平臺和表現形式的網絡春晚在中國尚屬首次,由于集播音、歌曲、戲曲、樂器演奏等藝術形式及個人DV短片等多種視頻信息,屬于一種典型的“草根娛樂”,所以備受各界關注。它一方面滿足了中國人對傳統過年方式求變求新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以博客、“播客”為代表的網絡新勢力日漸擴大。中國互聯網協會日前發布的《2006年中國互聯網調查報告》也顯示,國內視頻“播客”網已達200多家,“播客”受眾規模已達7600萬人。
盈利模式尚待挖掘
從嚴格意義上講,網絡(視頻)春晚并不是一個新名詞,早在2002年,央視就在網上對整臺晚會進行了現場直播,但并沒有過多的網民直接參與?,F在,已有愈來愈多的網站加入到“春晚”征戰當中,“免費全民參與”的背后是巨大的網絡娛樂金礦。
記者注意到,盡管央視春晚節目越來越老套,但“身價”卻年年飆升,目前已達5億元左右。這個發展潛力巨大的市場當然不會被互聯網錯過。業內人士指出,一旦在網絡春晚中冒出哪怕一首類似《老鼠愛大米》或《兩只蝴蝶》的網絡“口水歌”,它所撬動的彩鈴、和弦鈴等電信增值業務收入,將可能達到百萬元級的規模。
互聯網內容產業是互聯網發展中的重要環節和當務之急,網絡虛擬晚會就是非常好的發展形式之一。不過,從現在的網絡春晚盈利模式看,各方仍在不斷摸索中,利用廣告還是增值業務來賺取利潤,每一個方式都有“勇嘗螃蟹者”。
但一個不容忽略的數字是,我國現有1.23億網民,其中80%是18歲至25歲的年輕人,如果他們中間有10%~20%的人來關注網絡春晚,有待挖掘的商機就不可估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