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
《高中學生數學學習品質培養的研究》結題報告
寒亭一中 吳寶增 張銀環 牟林青
一、 問題的提出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新的高考方案的改革,數學教育成效更是大家注目的焦點。這是因為在影響高考成敗的眾多因素中,數學成績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現行數學學科內容的增加,難度的遞增,面對錯綜復雜、抽象的數學時,一些學生認為數學是一種讓人害怕的學科,是極其難學的。只有聰明的人才可以真正學懂數學。有人曾調侃的指出:“數學使學生覺得自己很愚蠢”。同時這也反映了一些不喜愛數學的教師和家長的體會。在無形中使那些敏感的學生們頭腦中關于“數學”的一些消極的觀念固化下來。雖然數學難學,但數學技能對于將來從事各種職業并取得成功是非常關鍵的。可以說,在當今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數學無處不在。然而,由于社會和家庭的種種壓力,以及在學校中不甚恰當的學習方法,許多人在學習數學,特別是在做數學題時變得異常緊張,總要想方設法逃避數學問題。一些學生一步步喪失對學好數學的信心,于是便產生了一批害怕數學卻又不得不學數學的人,他們常常處于極端矛盾的心理狀態下,必然產生對數學的焦慮,影響了學生數學成績,阻礙了學生數學品質的良性發展。
因此在新課改的新形勢下,重視中學生數學學習品質現狀的調查、分析、研究,深入開展對中學生數學學習品質的系統研究,了解其表現特點,探討其內部運行機制,為我國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數學人才,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研究方法
1.調查法:通過問卷、訪談、測試等多種形式,了解掌握中學生數學學習品質的現實狀況,了解實驗過程中即時的、短期的、長期的效果或狀況。為課題研究提供出發點和基礎。并對實驗過程進行有效的調控。
2.文獻法:通過網絡、文獻信息資料和知識的載體進行查閱、分析、整理進行本課題的研究,學習外地經驗和做法,將相關或相近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巧妙地移植到本課題的研究上。
3.個案法:選擇少數幾個研究對象進行深入的、詳盡的和較長時間的考查,具體地分析研究;或借鑒成功的教學案例、運用實錄課堂手段進行研究分析。對研究過程中的有關數據和初步成果作為研究對象,組織課題成員進行反復研討。
三、具體操作
1.研究目標
(1) 不喜歡數學的學生問題出在哪里;
(2) 老師應該如何與學生溝通,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3) 如何幫助學生掌握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數學品質。
2.研究程序、步驟
第一階段(2008年10月—2009年5月):研究起步階段
學習有關教育學、數學學習心理學文獻,了解國內外對本課題及相關課題的研究現狀,進展與成果,確定并初步制定《高中學生數學學習品質培養的研究》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2009年6月—2009年10月):調查研究和分析實施階段
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表現和課后學生自學的自覺程度對學習品質差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并進行個別調查,了解差的原因。閱讀查閱理論依據和一些成功的案例作為實踐的理論指導,對學數學品質差的學生的整體和個別學生的跟蹤調查、溝通,分析原因,對癥下藥,通過老師和家庭的多方面幫助,讓學生提高數學品質,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擺脫困境達到研究的目的。
四、研究結果
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和學生的溝通,我對數學品質差的原因有了深入的了解。
1.中學生數學學習品質的現狀調查
參閱國內外對數學學習品質的調查研究問卷、研究量表,改進、設計新的適合我校學生情況的數學學習品質的問卷,調查了解我校中學生數學學習品質的現狀。包括數學學習品質與家庭、年齡、性別、年級、具體數學學習內容的關系等,高度、中度、輕度數學品質各占的比例等。
2.中學生數學學習品質的成因探究
數學品質的成因復雜,原因很多,也很復雜。此項研究對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因素與學習品質的關系應作深入的相關分析,比如學生數學學習意志薄弱,思維品質的不完善,學習方法和策略的不恰當,社會對數學的評價的偏差,家長、老師的“功利”心態,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等等。
3.學生的數學學習品質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數學學習成績的影響,主要從下述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a)數學品質對學生的數學認知過程,數學能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能否進行量化測評。
(b)數學品質對學生數學學習時的注意力,知識記憶效率是否有影響?影響有多大?。
(c)數學品質對學生的自信心,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的影響如何。
4.中學生數學學習品質的預防與輔導
面對中學生數學品質的現狀、怎樣預防中、高度數學品質的發生,對中、高度數學品質的學生如何進行心理輔導,利用數學課堂教學和課外數學活動,使學生保持在適度的數學品質水平上。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產生于認識和需要,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也是參與學習的強大動力。興趣的濃厚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學習能動性,激發興趣也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前提。將學生的學習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如背景引入、制造懸念、利用趣味實驗等。
(2).引導學生 制定具體的、可行的目標。所謂具體的目標,是指該做啥,怎么樣去做,目的、要求必須一清二楚。所謂可行的目標,是指確定的目標要與你的年齡、經驗、能力水平相適應,是經過自身的努力能夠實現的,即目標不要定得太低或太高。當自己完成一個目標后,成功的喜悅會強化他們的進取精神,激起他們確定下一個目標的熱忱,從而養成不斷進取的習慣。
(3).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憑借教學內容啟發學生動腦思考,分組討論,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引導學生善于從不同的角度思考,發現新問題,產生新設想,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同時訓練學生自己能提出問題,學會獨立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學生才算學會怎樣學習。
(4).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如何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這是教學模式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我們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教學活動中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使課堂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的過程。同時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總之,在教學中,要注意指導學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5). 培養學生解題后的反思、整理改錯的習慣,讓學生對解題活動進行回顧、整理、思考、總結、評價、調節,對經驗與教訓進行反思。解題后的反思是指解題后對審題過程和解題方法及解題所用知識的回顧節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思維能力。思維都有很強的直覺性,若在解題后及時重現一下這個思維過程,追溯“靈感”是怎樣產生的,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總結審題過程中的思維技巧,這對發現審題過程中的錯誤,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這些方法的熟練程度密切相關,學生在解題時總是用最先想到的方法,也是他們最熟悉的方法,因此,解題后反思一下有無其它解法,可使學生開拓思路,提高解題能力。
(6). 重視數學課程與學生實際生活的結合,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數學,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學生理解了某個基本知識的重要性,才會給予真正的關注、主動的參與,真實的實際問題能夠吸引學生自己去探索,學生可以在解決應用問題的過程中,用他們自己的語言去闡述和解釋。學數學是為了應用數學,只有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五、 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
1.選題獨特、富有挑戰性。面對學生數學學習品質、學習障礙,通常關注課堂教學方法、學法指導。而本課題的研究是一個全新的視角:從分析調查中學生數學學習品質成因的視角,探討中學生的中、高度數學學習品質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新的增長點。
2.以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基于目前我校新的生源狀況,新課標實施的新的課程改革條件下,運用最新的心理學、教育學和數學教材理論,從理論上、實踐上分析探討培養和提高中學生的中、高度數學學習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必將采用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教育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育教學實踐。
3.研究手段先進。本題課的研究將利用校園網絡和個人主頁資料,無記名問卷、交流和直接對話相結合,給學生寬松的環境,在數據統計與處理上將利用計算機等信息技術。
參考文獻:
1.胡中雙.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2001(7)
2.竺仕芳.激發興趣,走出誤區———綜合高中數學教學探索〔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3(4)
3.皮連生 《學與教的心理學》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