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孩子在吸入異物后,因為人體咽喉反射會立即發生劇烈嗆咳,一時面紅耳赤,大口喘氣,嚴重時不能發聲,并有憋氣、呼吸不暢等癥狀。隨后,若異物附于氣管壁,癥狀可暫時緩解;若異物小而光滑,則會隨呼吸氣流在氣管內上下活動,患兒會在癥狀緩解后一段時間內仍有反復的咳嗽;若異物完全堵塞氣道,空氣無法進入肺內,肺內氣體也無法排除,人很快會缺氧、昏迷,甚至呼吸和心跳停止。
孩子吸入異物后的劇烈反應常常讓家長驚慌無措,但是光著急是于事無補的,只會浪費最佳搶救時機。當家長發現孩子誤吸了異物時,應該盡量冷靜,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才能讓孩子擺脫危險。
首先,觀察孩子有無嗆咳、呼吸困難、嘴唇發紫、煩躁不安等表現。如有上述現象說明異物進入氣管。此時,切勿采用傳統的拍打孩子背部,或將手指伸進口腔咽喉去取物的辦法,大量的研究已經證實這些方法不僅無效反而容易使異物更深入呼吸道。
如果異物未引起孩子緊急缺氧,孩子能夠咳嗽,我們應該鼓勵孩子用勁把異物咳出來,如果咳不出來,應該盡快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幫助其將異物從氣管內排出。
如果異物引起了憋氣、煩躁、面色發紺等緊急缺氧的表現,家長應第一時間撥打120,在等待救援人員趕到的同時,同時開展海姆立克急救法自救,這種方法在關鍵時刻常能救人一命。其原理是通過擠壓腹腔,向上腹部施壓,迫使上腹部下陷,造成膈肌突然上升,使胸腔壓力驟然增加,胸腔(氣管和肺)內的氣體就會在壓力的作用下自然地涌向氣管,從而能幫助排出異物,恢復呼吸道的通暢。
異物吸入急救步驟:
1.觀察孩子有無嗆咳、呼吸困難、嘴唇發紫、煩躁不安等,忌拍打孩子背部,忌用手指伸入孩子口腔取物;
2.異物未引起孩子缺氧,鼓勵孩子用勁把異物咳出來,如果咳不出來,應該盡快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幫助其將異物從氣管內排出。
3.異物引起憋氣、煩躁、面色發紺等缺氧表現,立即撥打120急救,同時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自救。
1歲以上孩子的急救手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急救者站在或者跪在孩子身后,將雙手環抱在孩子腰部,一手握拳,將握拳的拇指側緊抵住孩子臍部以上、胸骨以下的腹部正中線上,另一只手握住握拳的手,向上快速按壓孩子的腹部,反復快速按壓,直至異物排出。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海姆立克急救法不適用于1歲以內的嬰兒,1歲以內嬰兒的急救手法是“拍背壓胸法”。
先拍背,將嬰兒的身體伏在急救者的前臂上,頭部朝下,急救者用手支撐嬰兒的頭部及頸部,用另一只手的掌根拍擊嬰兒背部和肩胛骨之間的區域,連續5次,大約1秒1次。
如果拍背5次仍然不能將阻塞物排出,就開始壓胸法急救。方法是用雙手安全地夾住嬰兒,將嬰兒翻轉過來,令嬰兒的背部仰臥在急救員的前臂上,嬰兒的頭仍朝下,急救員用手支撐嬰兒的頭頸部,然后另一只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嬰兒胸廓上兩乳頭連線的位置,快速壓迫,壓迫力度不能太小,深度約為小嬰兒胸廓的1/3或者1/2,重復壓迫5次,大約1秒1次。直至異物排出。如此反復,5次一交替直至異物沖出。如果發現異物已經在嬰兒的唇邊,要小心將其取出。
海姆立克急救法同樣也不適用于失去反應的孩子,如果孩子完全無反應,已經失去心跳呼吸,則應該立即給予心肺復蘇。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全球搶救異物誤入氣管患者的標準方法,被稱為“生命的擁抱”。危急關頭,正確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就能拯救生命,無論你的工作多么繁忙,也無論你有多少個拖延的理由,不管是一個醫生,還是一個普通的家長,都強烈建議一定要學會“海姆立克急救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