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用機制
三棱針作為針灸學領域里刺血療法的主要工具,其治病的基本原理和功用,與針灸療法一樣,都是以中醫經絡學說和氣血學說為理論依據的。人體各種功能活動,均依賴于氣血的正常運行,通過經絡“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行氣血,營陰陽”的功能,才能充潤營養全身,保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動。所以說,氣血充養是根本,經絡運行是關鍵,如經絡不通,引起臟腑不和,陰陽失衡,則出現各種疾病。《靈樞.經脈》中說“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而各種病癥的發生,都是由千最終導致了機體的經絡、脈道不通,故《靈樞·口問》中說“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風雨寒暑,陰陽喜怒,飲食居處,大驚卒恐。則血氣分離,陰陽破敗,經絡厥絕,脈道不通。”因此,“病在脈,調之血;病在血,調之絡”,“絡病者,調之其孫絡血”。
絡脈是經脈分出的斜行支脈,大多分布于體表。正如《靈樞.經脈》所指出的:“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從絡脈分出的細小絡脈稱為“孫絡”,分布于皮膚表面的絡脈稱為“浮絡”。別絡、孫絡、浮絡,網羅全身,具有加強十二經表里兩經之間的聯系和由體內向體表灌滲氣血以濡養全身的作用。在病理狀態下,絡脈是外邪由皮毛腠理內傳臟腑的途徑,也是臟腑之間及臟腑與體表組織之間病變相互影響的途徑。《素問·皮部論》說:“百病之始生也,必生于毫毛。......邪客于皮則腠理開,開則邪氣客于絡脈,絡脈滿者注入經脈,經脈滿者入舍于臟腑也。”由于絡脈在發病與病機傳變過程中均處于中間環節,故當病邪侵襲人體或臟腑功能失調而致氣血瘀滯時,絡脈本身也會出現相應的瘀血現象。
針刺放血,可以疏通經絡中壅滯的氣血,協調虛實,調整臟腑的功能紊亂,使氣滯血瘀的一系列病理變化恢復正常,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其作用機制正如《素問,調經論》所說:“刺留血奈何?……視其血絡,刺出其血,無令惡血得入于經,以成其疾”,“通其經脈,調其氣血,調虛實”以使“經脈暢通,營復陰陽”。而且《素問·血氣形志篇》云:“凡治病必先去其血”,《靈樞·九針十二原》云:“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瀉之,宛陳則除之,邪盛則虛之。”“血實宜決之”等,明確提出了剌血療法的治療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