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馬岔峪位于樓觀臺西5公里,縱深約8公里東臨塔峪,西臨團標峪。據《南山谷口考》,稱此谷為馬谷,又稱馬踏谷。相傳劉秀的馬在峪內石頭上留下馬蹄印而得名馬踏溝。有野生獼猴桃、五味子、八月炸、板栗等土特產。名勝有太白神廟、東山匪寨、馬踏石印等。進峪可從王母嶺村穿越至就峪,西可穿越團標峪。導航馬岔村即可到達。
2,黑峪又名黑河峪,峪口位于樓觀鎮上黃池村附近。峪內黑河又稱芒水,發源自太白山二爺海(海拔3650米),因出自秦嶺芒谷而得名。108國道橫亙峪內,南向通往漢中洋縣。峪內黑河森林公園有四大景區,分別為“黑河景區、大蟒河景區、后畛子景區、大樹溝景區”。鐵甲樹位于后畛子鎮,從此可以登頂太白主峰拔仙臺,沿途有玉皇池、三爺海、二爺海、大爺海。翻越秦嶺梁可至老縣城村,原為佛坪老縣城,民國時毀于匪亂,生態原始,民風淳樸。
3,虎峪峪口位于馬召鎮以西三公里虎峪村,號稱六溝七梁一面坡,山高路陡。峪內興龍山(又名興隆山,圓疙瘩山),海拔1480米,經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登頂有玉皇殿,可俯瞰黑河水庫秀麗水景。2020年曾在此峪發現金絲猴活動,可見此峪生態之良好。從此峪可登頂光禿山穿越黑河峪和熨斗峪。
4,辛口峪古稱陳倉谷,民國時改為辛口谷,東臨黑河,西接儻駱古道。峪名源自“韓信斬殺陳倉”的傳說。峪口在辛口村。辛口河源自海拔1843米的青崗砭,河道長7.8公里,注入沙沙河。此峪自古就是通往漢中的古道,直到108國道修通之前,一直是關中通往陜南的要道,是儻駱道的北線。1932年徐向前元帥帶領紅四方面軍曾進入此峪,峪口立有石碑紀之!有蕎麥山、白蛇溝、觀音崖等名勝,特產桑葚,核桃等。
5,駱峪又稱駱谷,位于縣城西南15公里駱峪村,有東西駱峪之分。是黃帝三兒子大禹的爺爺駱明的封地,所以得名駱峪。是儻駱古道的秦嶺北口,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駱河長約42公里,發源于2113米的官城梁。峪口有西駱峪水庫,是周至第二大水庫,水面4平方公里。還有慧泉寺、龍泉、古駱國遺址等名勝。
6,車峪原名底保谷,峪口位于翠峰鄉車峪口村,距離環山路4公里。峪內有道教名山翠峰山(又名青山),海拔1773米,因山峰如丹鳳騰飛而得名。翠峰山有龍潭瀑布、天竺院、梳妝樓、三霄洞等名勝。

7,泥峪峪口位于周至和眉縣交界處泥峪河村,距離環山路約6公里。古稱圍谷,是儻駱古道秦嶺北入口之一。《周至縣志》云“圍谷又名韋谷,在縣西南五十里,與郿縣接界,俗訛為泥谷。”峪內有龍潭、雙龍洞、石門一線天、石林等名勝,泥峪河水景秀麗,引人入勝,一腳踏三縣更是讓人神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