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播完了,30多歲的全職媽媽羅子君,在被小三插足離婚后,迎來生活的拐點,轉身成為獨立堅強的職場麗人,還虜獲了霸道總裁的真愛。但這“華麗”逆襲,終究只在電視劇中存在:
——假如編劇沒那么有腦洞,沒給羅子君安排一個超級強大的“朋友圈”(閨蜜 閨蜜男友 前夫),零職場經驗的羅子君,是不大可能實現N級跳逆襲的。所以,她的故事雖然吸引眼球、卻無法真正鼓舞我們。
現實中到底有沒有比《我的前半生》還曲折,卻真正“逆襲”的故事呢?
有,她是一個美國人,或許你還認識:
她不到20歲就結婚了,因為早婚又生了孩子,她沒有機會去念大學,可這段婚姻,還是以離婚收場。
她帶著個孩子再嫁,又生了三個孩子,還是沒能遇到對的人,又離婚了。這時她已經30 ,拖著5個“拖油瓶”。
33歲,她開始了第三段婚姻,這一次,攜手走過47年,至今仍在相親相愛。
曾經因太早生娃,連大學本科都沒能讀成的她,一邊養育孩子、一邊繼續學業,現在她不僅是教育心理學的博士、7個孩子的媽媽、22個孩子的祖母、她還出版了N本教育書籍,成為全球眾多媽媽的偶像!
她!就是80歲的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Jane Nelsen)。
我今年4月在深圳參加了簡尼爾森的親密關系工作坊,課后專訪了簡半小時,但還覺得不夠過癮。這次在美國參加正面管教全球年會,之后又和簡做同學、一起參加阿德勒心理學夏季學院的學習,有了更多近距離的觀察和單獨的交流,她的生命狀態太讓我敬佩。
終于,可以寫下這篇文章,講講她的“逆襲”故事了——一個可以真正讓我們參考、受到鼓舞的故事。她,到底是如何實現逆襲的呢?
(今年4月,我在深圳專訪簡尼爾森)
1、堅持學習永遠不晚,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
簡因為早婚,還沒來得及讀大學,就已經生了孩子。但她從不認為,生娃就意味著和學習說再見。
她開始讀本科,但因為要照顧孩子,時間捉襟見肘,她選擇了在下班后的晚上或者周末,平均一周去聽半天到1天課,就這樣堅持了11年,到有第5個孩子、已經30多歲的時候,才拿到本科學位。
這還不夠,她繼續攻讀碩士,并在期間生下了第6個孩子,到生完小女兒、也就是第7個孩子后的10個月,她又決定攻讀博士,又花了3年半,到40多歲拿到了學位。
這條本該在20多歲完成的學習之路,她走了不止10年。盡管這期間,她幾乎是兩三年就生個娃的節奏,但懷孕、哺乳,都沒能阻止她勤奮地當學霸。
簡和我分享了一段經歷:那時她懷著孕,已經到第9個月了,需要到學校去上課。因為害怕突然臨盆來不及去醫院,就在車上準備了一個緊急生產的設備,她上課,老公就在旁邊教室等她;生產后,她會把娃帶出來,老公在隔壁等,課間她出來喂奶,喂完繼續上課……一個大寫的勵志啊!
可是,哪有女人天生會當媽呢?她曾經對孩子非常的嚴格,控制欲很強,以至于和大兒子的關系一度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這促使她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并萌生了對心理學和教育學的興趣。
(簡和大兒子一起在親密關系工作坊)
后來她和在學習中認識的Lynn Lott成為閨蜜,倆人經常一起結伴學習,后來合力將阿德勒心理學落地應用,開發出一系列的家長工具和體驗式教學活動,也就是目前傳播到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的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
成為暢銷書作者,也不是簡預想的路。剛剛萌生這個想法時,她覺得好難,連怎么做目錄都不知道,Lynn就鼓勵她不用在乎順序,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于是先有了散落的書稿、成文后再重新梳理出目錄,有了如今暢銷全球的書籍《正面管教》。
這次美國年會上,兩個已經做了幾十年閨蜜、有過合作有過爭吵的姐妹,又一次聚在一起,回憶當初的點點滴滴。時光如梭,聽者動容。
這次在美國,80歲的簡也參加了心理學夏季學院的課程,她神采奕奕、全神貫注,下課了還追著老師不放問問題,特別興奮地和我們說,“我好開心,這次又學到好多新東西!”
看,在87歲的個體心理學先驅、德雷克斯女兒Eva面前,簡崇拜的的眼神,活脫一個小迷妹,不停的問問題、向Eva請教,這樣的學霸精神,真是讓人佩服……
2、自己是問題的根源,自己是幸福的創造者。
簡尼爾森曾經有過兩次失敗的婚姻,她告訴我,即便是在美國,她當時所面對的壓力和流言蜚語,一點都不比其他地方少。尤其是她還離婚了兩次、又帶著好幾個孩子,很多人會和她說:別工作了,相夫教子才是女人的天職。
可簡從來沒有放棄過工作,相反,她特別享受工作本身,至今80歲了,每天還是會在6點左右規律的起床,每天工作好幾個小時、讀書、寫書、秒回郵件……
她的第三段婚姻很幸福,兩個人已經攜手走過47年,對方是位喜歡理科男、工程師,兩人住在加州圣地亞哥、一個靠海的地方,每天都會享受浪漫的夫妻特別時光:在海邊散步、聊天,和對方說“我愛你”。
簡的第三任丈夫聽起來真是太貼心了:他支持妻子不斷地學習,愿意共同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每次簡要出門學習,丈夫都很自覺的帶娃,沒啥怨言。簡說起丈夫,特別小女生,也充滿感激,“對呀,我很幸運遇到了他。”
我特想聽聽簡遇到真愛的秘訣:在哪里遇見、怎么慧眼識人……可是她卻對我說,婚姻長樂的秘密并不是找對了丈夫、對方有多好,而是當你通過學習發現自己可以改善的地方,那么不管和誰一起都會很幸福:“我結婚的時候太年輕了,如果我早點知道,責任在我,我可以好好溝通,那么我根本不會離婚,我和誰一起都能過得很好。”
因為學習,她懂得了和丈夫要相互支持,其實當時繼續決定讀碩士時,簡是有猶豫的,她問丈夫,“你也想繼續深造嗎?如果你要讀碩士,我愿意支持你,我留在家。”可是她丈夫說,“我和你真不一樣,我沒那么愛讀書,你平時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已經夠多了,去吧,你來照顧他們。”太暖心了啊!
真愛永遠不會太遲,當你閃著光,他就會不顧一切的找到你。
3、只要你愿意,80歲一樣可以是少女。
《我的前半生》把30 失婚女人的落魄描畫得繪聲繪色,仿佛30歲是前后半生的分水嶺,青春剛過、就奔黃臉婆去了。
可80歲的簡尼爾森的狀態,卻讓我覺得,如果女人自己不設限,80歲一樣可以充滿少女感。
她是祖母了,可是很幽默:4月時和她合照,因為覺得自己被拍得太胖了,晚宴的時候,我拿著照片,以太胖的名義,想和簡再來一張,簡爽快答應,拍好后我很滿意,說這回不胖啦,ok啦!她卻開懷大笑:“哇哦,這回輪到我看起來很胖嘛!”
她80歲了,可是很愛美。她酷愛湖藍色,定期做指甲,逛街腳速一般人跟不上。在美國短短幾天的相處,我都顧不上每天精心打扮,她卻一直保持精致,搭配優雅又大方,配飾、口紅、甚至睫毛,一個都不能少,偷偷地說,這發色也是染的哦!
她80歲了,可是體力超級好,甚至會上躥下跳!這個詞兒不是我隨便用的,有圖有真相,我們拉著簡在舉辦這次年會的巴特勒大學的校牌前拍照,本來覺得站著就好,簡卻猝不及防地用手撐著爬了上去,拍完,又跳了下來,是的,跳了下來!!!!
她80歲了,可是依然很性感。看,在阿德勒心理學夏季學院第一周的結束晚宴上,簡換上了中國旗袍,全場注目。她開心的拉著我們拍照,而且竟然主動撩起了裙擺,露出美腿!!!啊啊啊啊,我不能再往上撩了啊,身材完全被pk下去了……
和簡的幾次聊天,我都覺得她的大腦回路特別簡單,并沒有什么單親媽媽求真愛、30 求學的糾結心路,問她怎么走出低谷、如何看到希望,她總是特別簡單,“我真的沒怎么想那么多,我就是做當下對我來說很必要的事,每次往前走那么一點點,就成了今天的我。”
因為從事正面管教的研究和教育,她和7個孩子的關系也特別的親密,曾經叛逆的大兒子,還有其他幾個孩子,如今都在做教育。我記得有人曾公開提問,簡,你覺得自己的孩子成功嗎?但簡糾正了她的用詞,“我覺得他們都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簡和我說,相比告訴孩子們怎么做,她更喜歡去問,你想要在學校獲得什么?你的目標是什么?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不是活在我的期待里,而是讓孩子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在正面管教年會上的一個活動上,我們需要用“I am,but I am not”造句,比如“我是個全職媽媽,但我有自己精彩的生活”、“我是個博士,但我不是個書呆子”等等。
簡舉手,緩緩站起來,優雅且擲地有聲的說,“我80歲了,但我看起來不像80歲,我也不覺得自己是80歲。”(I am 80 yd, and I don''t look like and feel like 80yd.)
是的,撕掉那些標簽:
我是媽媽、30 、我目前沒上班、我學歷不高、我收入不高……那又怎樣?只要我們不為自己設限,40歲、50歲、60歲、70歲、80歲……照樣可以尋夢,照樣可以活出人生的精彩。
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聽從內心的召喚,往前走,哪怕只走一點點。
我還特別請簡,為慢成長的媽媽們錄制了一段小視頻,也許你正在經歷新手媽媽的迷茫,也許你有許多未完成的小夢想小期待,別擔心,我們不需要成為一個完美的媽媽,我們會犯很多很多的錯誤,但我們會不斷學習和成長,享受這段不能再美妙的旅程!
我們的下半生,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