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 | CCTV-1 | 3月21日19:38 |
CCTV-新聞 | 3月22日19:38 | |
重播: | CCTV-新聞 | 3月22日03:45 |
CCTV-新聞 | 3月22日05:45 |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2015年11月,吉林遼源公安機關接破獲了一起電信詐騙大案,一舉打掉了兩個涉案犯罪團伙,查扣涉案金額538萬元,更重要的是,這起案件還反映出了電信詐騙的新特點。
犯罪嫌疑人賴某來自臺灣,據賴某供認,詐騙分很多模式,這次發生在遼源的案子使用的是“公檢法警”的模式。
“公檢法警”電信詐騙模式是指犯罪嫌疑人冒充銀行、郵局、快遞公司等部門,撥打受害人手機或座機,謊稱受害人有未領取的法院傳票、包裹,銀行卡有問題、身份被冒用牽扯刑事案件為由,假冒民警、法官、檢察官身份要求受害人將財產轉移到指定的所謂安全賬戶進行清查,騙取受害人錢財。
那么詐騙公司具體是怎么運轉的?電信詐騙是如何實施的?受害人又是怎樣一步步掉進圈套的呢?
張紅是這次賴某犯罪團伙實施的電信詐騙案的受害者,她是吉林省遼源市某縣城一個民營企業的出納員。2015年5月21日下午,張紅像往常一樣在辦公室忙碌。她的手機響了,手機上顯示的是一個外地號碼,對方自稱是上海一家工商銀行的工作人員,跟她核對名字,說張紅是不是委托一個人拿著她的身份證到銀行來取款,張紅說沒有。
電信詐騙的團伙現在是公司化運作,一個詐騙公司一般由話務組、轉賬組和后勤組構成。話務組專門負責打電話,這些話務員分為一線、二線和三線。給張紅打第一個電話的就是公司的一線話務員,一線話務員一般是按照公司提供的個人信息撥打電話,根據劇本照本宣科。電信詐騙行業內有專門編寫劇本的人,劇本對電信詐騙的情境進行具體設計,針對受害者的每種反應,從臺詞到語氣都有詳細的設計。
身份證一直帶在自己身上,也沒有委托過任何人提款,張紅搞不清究竟是怎么回事,有點懵了。電話里的那名工作人員又跟張紅核對身份證信息,身份證信息竟然跟自己的一模一樣。
那么像張紅這些受害人的信息,是怎么被詐騙公司獲取的呢?原來,在詐騙行業內有專門買賣個人信息的人,他們被稱為“菜商”。
平日里謹小慎微的張紅又驚又怕,電話里的人提醒張紅趕快報案,并且熱心地告訴她可以幫張紅報案,把電話直接轉接當地的“公安局”。接電話的人自我介紹,說他是上海青浦公安局的人,警號都告訴了張紅,還讓她打114查詢一下。
按照分工,這個電話里的所謂警察就是詐騙公司繼續行騙的二線話務員。一線和二線話務員負責引人上鉤,他們一般都是在境內以招工的名義被招聘的,有專門的人把他們帶出去,通常是帶到東南亞國家。為了提高詐騙成功率,犯罪團伙甚至有專人對所謂的話務員進行培訓,研究詐騙方式,并且將不合格的詐騙人員淘汰。
當時的張紅急忙打上海的114查詢,查到了上海青浦公安局的電話號碼,她正要撥這個號碼報案,手機響了,來電顯示的號碼,恰恰就是她查到的那個公安局的電話號碼。
據賴某供認,犯罪集團這時已經用木馬程序掌握了張紅的手機,所以根本就不會給張紅撥打上海真公安局電話的機會。而第二個電話的來電顯示就是剛才114查詢的電話號碼,這對于蒙蔽張紅的心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電信詐騙的電話怎么會變成公安等機關的電話號碼呢?這是通過改號軟件實現的。警方調查發現,詐騙所用的通訊手段是通過網絡電話平臺進行撥叫的,而且這個網絡電話平臺加裝了改號軟件。可以在被害人的電話上顯示出他們所冒充的公檢法機關的電話,騙取被害人的信任。
電話里的人自稱是上海青浦公安局的某某警察,他告訴張紅,又查到一張招商銀行的銀行卡也是用張紅的身份證辦的,而且這張銀行卡涉嫌一起犯罪案,懷疑她是犯罪團伙的一員,必須對她進行調查,把張紅列為犯罪嫌疑人了。
看到張紅按照劇本設計繼續上鉤,電話里的“警察”就說因為案情重大,把電話又交給了專案組的“檢察官”。電話那端的“檢察官”實際上就是詐騙公司的三線話務員。這是電信詐騙里非常重要的環節,所以對三線話務員的要求也很高,他們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還要懂心理學。
“檢察官”警告張紅說必須保密,不能跟任何人提及此事,否則就是泄密罪。張紅當時在單位,“檢察官”讓她找一個比較清靜的地方,而且還得是有電腦的房間,建議她找一個小旅店。
“檢察官”在電話那端說了一個小旅店的名字,讓張紅到小旅店去聽候下一步的指示。遠在上海的“檢察官”,居然在2000多公里之外遙控小縣城里的張紅到小旅店里?其實犯罪嫌疑人利用的是地圖軟件。
張紅到了那家旅店,開了一個帶電腦的房間。這時電話又響了,所謂的檢察官讓張紅打開電腦,給她發了“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網站,上面有張紅的身份證,還有逮捕通知書。
據賴某供認,現在電信詐騙的技術手段越來越先進,假的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網站是事先做好的,而假的逮捕證就是在張紅接電話、上網期間實時制作的。
看到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網站上赫然貼著自己的逮捕證,張紅已經六神無主,對電話里的“檢察官”言聽計從。按照電話里的指示,張紅把自己銀行卡的U盾插到電腦上,頁面顯示讓張紅把顯示器關了,離開電腦。幾秒鐘后,“檢察官”讓張紅回到電腦旁邊,輸入網銀密碼,輸完密碼后再次離開。
在張紅被騙案中,詐騙團伙在詐騙過程中使用的是電腦黑屏,而據了解,現在電信犯罪分子的所掌握的各種技術已經升級,最新的是彩屏,比如出來工商銀行的網銀,看上去沒變化,但是實際上他們在后面已經轉賬了。
那名所謂的檢察官讓張紅申報了所有銀行卡上的資金,要求張紅第二天把其他卡上的錢都轉到有網銀的卡上。就這樣,在接下來的7天里,按照對方的要求,張紅先后把526萬元轉到同一張卡上。實際上,張紅卡上的錢此刻已經被轉走。詐騙后臺的話務班一旦詐騙成功,馬上就進入轉賬取錢環節。
為了躲避公安機關的追查,詐騙的錢款大多是在境外的ATM機上取現的。因為境外的ATM機每天取現的最高限額是人民幣10000元等額的當地貨幣,所以詐騙的錢款必須被分解。詐騙團伙的“車行”負責把錢款層層分解到多張銀行卡上,然后組織人員在ATM機旁邊守候,只要一聲令下,全部人員一起取現。數千萬的資金,從被害人轉款到詐騙團伙取現只需要40分鐘。
直到最后一天,實在湊不出錢的張紅瀕臨崩潰,無奈只好告訴了丈夫。大驚失色的丈夫隨即帶著張紅到派出所報案,但是卡上的526萬元早就不翼而飛。
經警方調查,張紅的526萬元都匯入了一張吳姓的銀行卡上。這個人是四川農村婦女,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層層追查最后發現,所有的錢都在境外ATM機上被人取現,很難知道是誰,想在境外要想把錢追回來希望渺茫。
犯罪集團轉移犯罪資金需要大量的銀行卡,僅遼源市的這起案件中,涉及到的銀行卡就有1500多張。這些銀行卡從哪兒來的呢?據了解,在電信詐騙的產業鏈中有專門買賣銀行卡的卡販子。卡販子用購買、盜用等手段弄到的銀行卡,高價賣給詐騙公司,詐騙公司轉賬、境外取現用的就是這些銀行卡,這給警方追繳贓款造成了很大難度。
電信詐騙花樣頻出,目前僅警方統計出的犯罪手段就高達48種,而且針對中青年受害者的犯罪正在快速上升,擁有高智商、高學歷,出入高檔寫字樓的精英、金領,正在成為電信詐騙的“新寵”。警方提醒公眾,面對電信詐騙,要警惕,莫大意。別以為騙子就盯不上你,特別是管錢、管賬的崗位,更要增強規范意識。規則就是防線,越過就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