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行程的第六天,上午結束了洗鴨河小花苗寨的采風活動,中餐后,我們來到了中洞苗寨。中洞苗寨位于貴州省安順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水塘鎮的大山深處,離紫云縣城約30公里。“中洞”并不是一個地方,而是處在三個原始熔洞中間的一個洞穴,故名中洞。在中洞內,仍然居住著一個苗族部落,過著原始的洞穴生活,所以被稱為亞洲最后的洞穴部落。雖然政府出于關心在洞穴不遠處建起了磚石平房,鼓勵中洞苗民走出洞穴,但中洞苗民因為習慣了洞中生活,依然執著地居住在洞中。神秘而原始的部落讓我對它充滿了期待。
1、我們的車沿著公路穿行,最終停在了一個山腰處的開闊地,至此已無路可走了。要想到達中洞,必須沿著二三公里的登山小道,徒步約一個小時左右才能到達。翻過一道山嶺,有個山埡口,在此可以小憩。舉目遠眺,可見嵌在山上的一只“眼睛”,那就是“中洞”。那條細細的小徑就是去中洞的必經之路。
2、經上山,再下山,又走了許久,可以隱約地看到中洞的外形及洞外的一叢叢翠竹,但一條直通洞口的石徑告訴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石階要走。
3、直通中洞的石徑
4、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徒步行走,終于到達了洞口。這是一個巨大的洞穴,高約50米、寬100多米,深200多米。洞內人家的木屋沿著洞壁兩邊排開,洞口密集,越往里越稀疏,因為洞口的通風及采光要比洞內好。里面住著21戶苗族人家,都是從祖輩居住了百年的“下洞”遷徙過來的,有60多年的歷史了。
5、洞里的房子大多沒有屋頂,有的也只用一片塑料布遮蓋,墻體大多是用竹編的。像這間黃色的板屋應該算是洞里最好的房子了。
6、雖然原始簡陋,但打掃得很干凈。
7、最里面的稍好點的房間原是一個學校,最鼎盛時據說有8個教師200來個學生,不少學生是洞外徒步兩三個小時過來上課的。二年前已搬走了。
8、洞內的籃球場原是學校的唯一體育設施,現顯得空空蕩蕩的,偶有一二個小孩在這里玩耍。
9、從外觀上看,洞內苗民的生活跟洞外其它寨子的苗民的生活沒有太大區別。
11、小孩的玩具沾滿了灰塵
12、中洞因一個支教的女老師而出名,經媒體的報道后引起了社會的關注,所以雖隱秘在山間,但他們的生活卻并不閉塞,可以看到很多戶人家屋頂豎著電視天線,但是除了電視機外,基本上可說是家徒四壁。
13、這個角度可感覺到山洞的高度
15、苗民大多靠著洞外從石頭縫里開墾出來的土地生存,主要種植玉米和馬鈴薯,還有一些蔬菜。你能想像最小的一塊地有多大嗎?答案是巴掌那么大,真可謂見縫插針。
16、站在洞口,放眼望去,山坳下,蓋有十幾間白色的磚石平房,那是當地政府為了幫助這里的人們告別洞穴生活而特意建造的。但苗民們也許是習慣了洞中生活,他們搬出中洞后不到一年,又陸陸續續地搬了回去,依然執著地居住在洞中。
17、磚石平房離中洞大約有500米
18、遠望下洞,依稀可見苗民領著小孩在田間勞作。
19、路都是新修的,很好走。
20、也有愿意搬出洞外的苗民,生活得很愉快。
21、中洞雖在大山深處,但不乏游客,小孩子們見慣了大場面,并不怕生。
22、小女孩孤獨地走在回中洞的路上
23、不要以為小姑娘是背著書包放學回家
24、轉過身去你會發現,稚嫩的肩膀上已背負起了家庭重任。她告訴我十歲,準備下到山谷里幫媽媽種田。
25、我一路與她同行,邊走邊拍,小姑娘的臉上始終掛著燦爛的笑容。
26、回去的小路一直環繞著這片山谷,與她分手后,我的鏡頭一刻都沒有離開過她。看著她從小路上走下層層梯田,直到消失在遠方,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伏下來。照片中梯田最下層的紅點就是剛才的小姑娘。祝福小姑娘健康成長,有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