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 《卜算子·詠梅》
風(fēng)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bào)。
待到山花爛漫時(shí),她在叢中笑。
南宋· 陸游 《卜算子·詠梅》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南宋·盧梅坡《雪梅》其一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fèi)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唐 · 黃檗禪師 《上堂開示頌》
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唐·崔道融 《梅花》
數(shù)萼初含雪,孤標(biāo)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
朔風(fēng)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南宋·辛棄疾《臨江仙·探梅》
更無花態(tài)度,全有雪精神。
清·曹雪芹 《訪妙玉乞紅梅》
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孀娥檻外梅。
元·王冕 《墨梅》
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北宋·王安石 《梅》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dú)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唐·張渭 《早梅》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
唐·柳宗元 《早梅》
早梅發(fā)高樹,迥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zèng),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yuǎn)客。
南宋·王十朋《紅梅》
桃李莫相妒,天資元不同。
猶余雪霜態(tài),未肯十分紅。
北宋·林逋 《山園小梅》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dòng)月黃昏。
唐·李商隱 《憶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南宋· 陸游 《落梅》
雪虐風(fēng)饕愈凜然,花中氣節(jié)最高堅(jiān)。
過時(shí)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醉折殘梅一兩枝,不妨桃李自逢時(shí)。
向來冰雪凝嚴(yán)地,力斡春回竟是誰?
北宋·蘇軾 《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fēng)。
唐·王維 《雜詩三首》其二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李白 《早春寄王漢陽》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元·王冕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春。
北宋·李清照 《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diǎn)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dāng)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北宋·劉著《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江南幾度梅花發(fā),人在天涯鬢已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