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米爾《倒牛奶的女仆》
作品名稱:倒牛奶的女仆
作者:約翰內斯·維米爾(荷蘭)
創作年代:1658-1660年
材質:布面油畫
規格:45.5×41cm
收藏:阿姆斯特丹國家美術館
該畫作描繪了17世紀荷蘭市民的日常生活。約翰內斯·維米爾把一個簡樸的廚房畫得很有感情,甚至令人產生懷舊心理。整個畫面色彩厚實,光線柔和,與人物的性格特征融為一體 。
該畫作描繪了一個女子,也許只是個擠奶女工或者清潔女傭人,她正在將粗陶罐里的牛奶倒盡。女傭人身上散發著一種肅穆莊重的氣質,她淳樸的圓臉,粗制的衣著,正撇下地板下的腳爐,塞起胸前圍裙的一角,忙著要將粗陶罐里的牛奶倒盡,神情專注認真。女傭人旁邊是一扇窗子,窗子上有一格玻璃破損。窗子透進的光線照亮了墻上掛著的銅水壺。窗戶旁邊的墻上掛著一只藤籃和一盞馬燈。桌上雜亂地擺著一些食物。女傭人的后方是一面墻,在女傭人頭部的左上角,有一根釘在墻上的釘子 。
該畫作中墻根處的一塊瓷磚上描繪有愛神丘比特。丘比特的形象與一旁的暖腳爐都是女性情欲的象征。約翰內斯·維米爾在該畫作中加入這兩個元素大概是作為反襯,意在強調畫面所倡導的節欲和簡凈主題 。
《倒牛奶的女傭人》畫面并不復雜,輪廓清晰,環境樸素,把一個簡樸的廚房畫得很有感情,甚至令人產生懷舊心理。女傭人是個健壯的村婦,正在倒牛奶,她顯然是安于自己的工作,臉上透出紅潤。這種專注更增強了場景的安寧靜謐感,可以聯想到的聲音只有牛奶流注入碗的涓滴之聲 。
這幅杰作乃是維米爾的作品讓近代人賞識的開端。在前景各種物體的關系、或縮短法的透視法中,可以清楚感覺到法布利契亞斯﹝Carel Fabritius﹞的影響。但本圖的重心不在于透視的表現,而在于人體及物體本身。空間自近景開始,畫上受光的籃子、面包等靜物。不論桌上的餐巾、擠在一起的靜物均以厚重而帶有金色光輝的粒狀筆觸來描寫,其中散發著可說是視覺上美的東西,畫面的氣氛完全渾成一體,物體透過畫家驚人的才華而使它們的實體栩 栩如生,另外在婦人充滿調和的姿態四周,則由幾何學的完整性來構成物體并造成此一畫面。
本圖或許是表現維米爾最杰出天才的畫面,令人過目難忘。婦人身上排斥一切多余的因素,具有堅實的、無比的規模。由細膩的筆觸細心畫成的繪畫肌理在婦人與物體的表現上,足以使其浮現于具有特征的、明快的單色底子之上。
在維米爾表現上層社會私人生活或社交場面的作品中,人物形象大多衣著華美、飾物精妙,室內器具光潔、雅致,生活環境奢華、富麗,但《倒牛奶的女仆》卻如實描寫了一個社會下層女仆的生活場面。與此相應,維米爾在此采取了一種與表現上流社會完全不同的技巧。維米爾的筆觸充滿了活力,大膽而又鋪張,那些色彩--黃、藍、綠、白、紅富有力感而又質樸無華。這些區別告訴我們,畫家永遠在面臨著不同的藝術問題,而他的藝術風格既有系統性,也會隨著描繪對象的變化而變化。
維米爾(Vermeer Jan Delft)的風俗畫有兩大類型,一種是對單個人物生活細節的刻畫,另一種是對社交場面的描繪。在維米爾所有表現單個形象的作品中,油畫《倒牛奶的女仆》也許最廣為人知,也最受人們的喜愛。維米爾以簡潔、有力的藝術手法,毫無掩飾地傳達出一種深醇、質樸的荷蘭氣息。在19世紀,《倒牛奶的女仆》贏得了人們的贊譽,梵高等藝術家都曾在字里行間對此畫褒揚不已,但他們還不是最早意識到這幅作品價值的人。
1696年,在一次包括維米爾作品在內的交易會上,《倒牛奶的女仆》以175弗洛林(florin)售出,價位僅次于以200弗洛林成交的《德爾芙風景》(The View of Delft)。1719年,當它再次售出時,一則評語這樣寫道:“著名作品:《倒牛奶的女仆》,作者:維米爾,藝術技巧精湛”。
像這樣構圖簡潔的風俗畫在荷蘭繪畫史上似乎并無先例,維米爾的風俗畫已經完全失去了幽默的圖解的殘余痕跡,實際上是有人物的靜物畫。女仆身后的一堵白墻是這件作品具有簡潔之美的主要原因。維米爾充分利用這面空無一物的墻身,光禿禿的墻面上粗糙的紋理,也許是這類肖像畫的最佳背景,使它和人物的外輪廓之間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對比,突出了畫面主體燦爛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