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為植物提供了支撐,水分和無機鹽,是在植物栽培的基質。新手栽培十二卷時,面臨的首要問題往往是選擇什么樣的基質。目前市面流通的各類栽培基質種目繁多,魚龍混雜,不少顆粒土為欺世盜名之輩所炒作。本系列相對于其他配土介紹貼,并不著重于針對某一基質進行論述,而是從土壤共性和植物栽培所需條件角度進行論述。至于本篇,主要著重根系結構和土壤孔隙度的問題。
圖為植物根系的模型解剖圖,簡單來看大致可分根毛區和其他部分。根毛也就是俗話說的毛細根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功能區,根毛的活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植物的活性。蘿卜根主要是執行儲水功能的,并不主導植物植物對水分的吸收。根毛是必需的,而蘿卜根(肉質根或儲水根)并不是必需的。
目前純顆粒土的栽培方式為多數人所采用,與對蘿卜根過度追求不無關系。持水性過差的土壤客觀上鍛煉了植物的耐旱能力,增加了儲水根的數量和粗度,但也犧牲了植物的生長速度和生理活性。不少炒家炒作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顆粒,過于硬重,持水性極差,且價格不菲,其實并不適合作為栽培用土。
在栽培基質中加入顆粒一般是為了提高土壤的通透性能,滿足多肉植物根系在濕潤土壤中對氧氣的需求。進一步說,十二卷栽培基質最基本應滿足兩項需求:濕潤和通透。這兩項功能是由土壤中毛細孔隙(儲水和水分的橫向傳導)和通氣孔隙(透氣和水分的縱向傳導)結構所決定的。
一般根據孔隙中的土壤水吸力大小將孔隙劃分為三種類型:
1.非活性孔隙,也稱無效孔隙、束縛水孔隙或微孔隙,是土壤中最細的孔隙,當量孔徑小于0.002mm,根毛和微生物不能進入此孔隙。
2.毛管孔隙,當量孔徑為0.02~0.002mm,由于此種孔隙的毛細管作用非常明顯,所以稱為毛管孔隙。3.通氣孔隙,孔隙的當量孔徑>0.02mm,水分在重力的作用下迅速排出土體,或下滲補充地下水,成為通氣的通道.通氣孔隙可分為粗孔和中孔,前者有利于排水,植物的細根可伸入其中;后者是原生動物、真菌和根毛的棲身地.通氣孔隙的多少決定土壤的通透性能。
從通氣孔隙的孔徑來看,純顆粒土的孔洞實在過于浩大;優良的十二卷基質應該有豐富的毛細和通氣孔隙,有優秀的持水性,密度適中或較輕,便于根系延展。語冰館十二卷栽培用土為椰土(50%)珍珠巖(30%)赤玉土(20%),鋪面為赤玉土。椰土作為一種生物殘渣,具有豐富的毛細孔隙,持水性透氣性良好,能維持微粒形態2年左右,兼具壤與砂的特性。通過加入珍珠巖和赤玉土進一步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同時也能滿足植物根系對氧氣的的需求。
在椰土為主的種植基質中,玉露形成的肉質根較少,毛細根較多,強壯的根系有利于植物蒸騰水分,使植物在強光下也能保持不被曬傷,保證葉片的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