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書法教授、博士生導師邱振中說,當代書法家林散之發明了一種新的筆法,他的這個筆法,是繼王羲之之后的另一個新筆法。他說,林散之善用長鋒筆寫草書,問題就在這個長鋒筆上,大家都知道,長鋒筆寫字時,它的蓄墨量很多,但又不易留住,因此要很快把字寫完,另外,長鋒筆寫草書時,它也會形成凝合——打散——再凝合,因此,這樣也就產生了另一個新筆法,讓草書作品的線持產生一種新奇妙。
對于邱教授的這個觀點,一時也引起了許多書法愛好者的圍觀,有的人說,邱教授是發現新筆法的人,建議再找其它一些書法名家看看,別人還有什么新筆法?也有的人說,邱教授這是無事可做啊,在這里瞎琢磨,我本來就看不慣林散之的草書,纏繞太多,字形也不好看,哪里來的新筆法,是想給自己找地位吧?更有人認為,這就是當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在寫字方面都要獨樹一幟的效果,有人為了博人眼球寫丑書,現在邱教授也想這么干,讓人無語了。
王羲之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他在書法方面是有建樹的人,這個建樹不僅來自于他對字形的書寫轉換上,更來自于他把隸書的筆法用在了行草書之中,而且還對行草書書寫的筆法有所新發明,因此他的書法貢獻是被歷代書家所認可和學習的。當年,在王羲之所處的歷史時期,書法由隸書向楷書、行書過渡,筆法也跟著過來,如絞轉筆法被帶了進來,這才是一種創新,在繼承中創新。
歷史上學習王羲之書法的人很多,但在筆法上有所創新的人幾乎沒有,元代書法家趙子昂是學王羲之書法最徹底的一個人,他不僅學到了王羲之書法的形,也得到了其神,因此有人認為,后世學王羲之書法者,得其形神者唯趙子昂一人也。而趙子昂他本人也認為,“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也就是說,書法的字形會隨著時代的改變而變化,但用筆的方法是不容易改變的。
那么,邱振中為什么要說林散之書法的某些筆法是一種創新、是新發現?這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林散之被譽為當代“草圣”,這是許多名家所
第二,林散之用長鋒毛筆寫草書,也并非是他獨創的,但也許是第一人。現在我們到處都可以看見許多書法家善用長鋒毛筆寫草書,如何應輝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不僅如此,他也用長鋒毛筆寫隸書,其風格也很獨特。而林散之用長鋒毛筆寫草書,這
第三,
從多個方面的觀點來看,這次邱振中教授所說的“創新筆法”,只不過是書寫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現象,但邱教授非要把它拉到“創新筆法”中來,實在太過牽強,如果硬要說是筆法創新的話,還不如說林散之是用長鋒毛筆寫草書的第一人,因為那個時候,長鋒毛筆只是用來作畫的,勾線的,而林散之卻用它來寫字了。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