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學中醫
讓更多人了解中醫
每天學習一條傷寒論
(第62條)
講者:孫潔 編輯:東旭
62.發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四兩 甘草二兩,炙 人參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生姜四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加芍藥生姜人參。
汗由津液所化。發汗太過,必傷津液,津液傷則無以濡養,就會出現周身疼痛的癥狀。既用汗法,則知病本太陽表證。太陽傷寒證,也有頭疼身痛,骨節疼痛的表現,需要與之鑒別。可以憑脈辨證。若是太陽傷寒證,應是脈陰陽俱緊。此證則是“脈沉遲”,脈沉主里,脈遲主營血不足,正是過汗之后,津液大傷之象。此時表邪未去,仍當解表,既經大汗,不堪麻黃,而用桂枝。但營陰已傷,當生津液,故加芍藥一兩人參三兩以生津液。姜者,僵也,善能辛通表陽,治一身表痛,故亦加量以解身痛。這就是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
很多人會糾結本方到底是津液不足,還是營血虧虛,其實大可不必。因為汗為心液,本由津生,而血汗同源,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所以大汗之后,津液必傷,津液大傷,營血必虧,這是一定之理,不必硬分。從藥味上看,加芍藥能養血,亦能益陰;加人參,則重在生津液,也是營陰同補的,所以其實并沒有糾結的必要。一定要分,可以理解為輕者在津液,重者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