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學中醫
讓更多人了解中醫
藥性解中藥之牛蒡子
講者:孫潔 文字校對:岑秉融
文字整理:陳青青、張棖宇 編輯:東旭
牛蒡子的藥性是辛、苦、寒歸肺、胃二經。《藥品化義》里說它“味苦能消火,帶辛能疏風”。
苦就能清瀉,寒就能夠清熱,味辛能夠發散。味辛入肺,肺主皮毛,所以能發散在表之邪氣,這不就能夠疏風嗎?因其辛寒歸肺經,所以能夠疏散表熱,治療外感風熱證。比如說辛涼平劑銀翹散里面就有用到牛蒡子。
另外一方面呢,肺氣通于咽喉,它入肺經,其性又寒,就能夠清肺利咽。牛蒡子清肺利咽的功效還比較強,特別善于治療風熱咽痛。
同樣是治咽痛,它的特色是什么呢?它的特色是因清熱而利咽,所以善于治療熱證的咽痛。除了風熱咽痛以外,如果熱毒壅盛的咽痛,可不可以用牛蒡子?當然就也可以用。熱毒壅盛,清熱之外,辛散一下,不是更好嗎?但凡是熱證引起的咽痛,就可以考慮用牛蒡子。
又因為它既能夠表散,又能夠清熱解毒,所以就有比較好的清透作用,可以用來透疹。牛蒡子的這個透疹作用,對于疹出的各個階段都適合。麻疹出不透的,你可以拿它來透疹;熱毒壅盛,也可以拿它來透疹;不管是還沒有出、或者沒有透的、或者是出而未盡的,都可以用牛蒡子來透疹,但是配伍不一樣。
如果是麻疹出而未透的,我們要把重點放在“透”上面,所以給它配一些辛凉解表藥,比方說金銀花、薄荷。甚至于還嫌它表散藥量不夠,再加荊芥都是可以的。
如果是熱毒壅盛引起的這個疹出呢?這時候就要清熱解毒透疹,要加強清熱的力量。除了牛蒡子以外,再加苦寒、辛寒、甘寒的藥,比如大青葉、紫草、升麻。在這三味藥里面,大青葉透疹作用比較差,但它性大寒,清熱力量特別強;紫草、升麻本身就是透疹的。這樣的話,就能起到比較好的效果。
我們前面講過,癰瘍的重要病機是氣血不行。牛蒡子性寒味苦辛,所以有散結消腫的作用,因此能夠治療各種瘡瘍。對什么樣的瘡瘍效果最好呢?當然是熱毒引起的瘡瘍效果最好。但對于陰疽效果就不好。
那我們再想想,長在哪的瘡瘍用牛蒡子效果最好呢?上半身還是下半身?味辛升浮,然后本身它又是入肺經的,當然是用上半身的瘡瘍更合適。那是不是說長在下半身的就不能用啊?當然不是。不管是仙方活命飲也好,還是透膿散也好,其實都可以加牛蒡子,就是因為它散結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非常出色,只不過相對來說用在上半身的效果會好一些而已。
那如果是咽喉的瘡瘍呢?咽喉腫痛、乳娥用牛蒡子是不是效果更好啊?它既能利咽,又能清熱,還能消癰散結。這個就是牛蒡子清咽的特點,治療熱毒引起的咽痛,效果特別好。
最后總結一下。牛蒡子的功效就是疏散風熱、解毒透疹、利咽散腫或者說散結。由它辛寒歸肺經的這個特點,我們就很容易能夠推演出來這些功效。
但是我在這里講了這么多推演,我們一定要注意啊!這是一個網狀的結構,而不是一個線性的結構。什么意思呢?不是所有辛寒藥都具備牛蒡子這些藥性特點,具備這些藥效;也不是所有具備這些藥效的中藥必須只能是辛寒的。這一點必須要記住!
沒有絕對才是唯一的絕對!
畢竟每個藥都是有自己個性的。
對于牛蒡子來說有個很重要的個性是什么?它就是能夠解毒、散結、利咽。它辛寒入肺經,能夠疏散風熱,治療風熱表證,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它跟薄荷的區別在哪里啊?跟薄荷的區別在于,薄荷是疏散風熱來利咽,牛蒡子是解毒散結以利咽。這就是它的個性,是同為辛涼藥,同入肺經,功效上卻有所不同的原因。
諸子皆能滑腸,所以牛蒡子也具有比較強的滑腸作用。更關鍵的是它還是個性寒之品,性寒的也容易滑腸。所以牛蒡子吃了以后,往往會拉肚子。對于那些氣虛便秘的患者,就要謹慎小心使用。
稿約:“從頭學中醫”公眾號是由“一小撮”熱愛中醫的人運營的公眾號,致力于中醫學習與推廣。歡迎廣大愛好中醫的朋友們不吝賜稿。但凡與中醫的學習和應用有關的稿件都可以的。錄用后,我們將通過公眾號和其它自媒體將您的想法傳遞給更多喜歡中醫的人。讓更多人和我們一起“從頭學中醫”,讓更多人了解中醫!
投稿信箱:281863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