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六淫時邪等由外而來的致病因素和它們的致病特點。接下來開始學習“內所因者”,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內因。我們要講的第一個內因,是七情內傷。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有情”是人的一個最基本特點。既然“有情”,那就有可能因情而傷。七情內傷,是最常見的內傷因素。在講七情內傷的致病特點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七情與臟腑氣血之間是怎樣的關系,然后再來具體的看七情的致病特點。那七情與臟腑氣血是什么關系?臟腑氣血,化生七情。
《內經》里有條文說:“血氣已和,營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血氣、營衛都還是指的臟腑氣血。已通、已和,說明它們的功能正常。“五臟已成”,五臟的功能也正常。之后就“神氣舍心”,于是就有神明了,這個神明藏于心。神氣舍心以后,就可以產生基本的精神意志思維活動,這就是一個正常的人了。
所以,神從哪里來?神從臟腑氣血而來。還有句話叫做“人有五臟化五氣,易生喜怒悲憂恐”,喜怒悲憂恐的七情變化,都是由臟腑氣血的變化而化生的。在前面講五臟、氣血的時候,經常會提到一句話叫做“血流于五臟而生神”。中醫的五臟又被稱做五神臟。這個五臟是能夠生神明的,是能夠生喜怒悲憂恐的。
那么反過來說,七情又可以調節氣血五臟的功能,尤其對于氣機有非常明顯的影響。在《素問·舉痛論》里面有段話,俗稱九氣之變,因為它是講了九種氣機變化的后果,其中有六種都是情志變化,就是我們之前反復提過的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思則氣結,恐則氣下,驚則氣亂。為什么有了這七情的變化,就會出現相應的氣機改變呢?這個是由這些情志變化本身的氣機特點導致的。比如說恐,驚恐的時候氣機就是往下的;憤怒的時候,氣機就是往上的。岳元帥寫“滿江紅”,開篇第一句“怒發沖冠,憑欄處”。為什么會怒發沖冠?就是生氣了以后,氣機上行,一直沖到頭頂,仿佛連頭發都要立起來了,仿佛連頭上戴的冠他都要沖開了。這叫怒發沖冠,這不就是怒則氣上嗎?
七情都有這么一個規律,它就通過這樣一個變化來調節臟腑氣血的功能。所以臟腑氣血與七情之間是相互影響的。那么在病理情況下,是不是臟腑氣血的變化與七情的變化也會相互影響?過度的七情變化是不是就可能會影響到臟腑氣血,而臟腑氣血的紊亂又會反過來影響到七情?比如說,像張飛這樣的猛漢、壯漢,一定是氣血旺盛。這樣一個人,他會不會去感時悲秋?就不會。更不會像是小姑娘一樣喜歡哭哭啼啼的。但是像林黛玉這樣的氣血微弱、嬌嬌怯怯的小姑娘,她就一定容易情緒變化,容易易開心與生氣,但總的來說傾向于陰性的情緒,容易悲傷、容易膽怯、容易驚恐等。這些都是氣血對七情的影響。
明白了這一點之后,我們再來看七情是怎樣致病的,或者說七情的致病特點是什么?
總的來說,七情引起的疾病主要分為三大特點。第一個特點,傷其本臟,就是我們說的傷其臟腑氣血。那為什么說叫傷其本臟?七情分別與五臟相對應。某一種七情太過度了,包括時間過久,或者程度過激,都會損傷與之相對應的那一臟。
比方說怒為肝志,怒就傷肝。喜為心志,大喜就傷心。有人就說,大喜就是開心,怎么又傷心了呢?傷心是難過的意思呀。這里的傷心可不是難過的意思,這里的傷心是指傷到心的陰陽氣血。典型的例子,每次跟學生講課都舉這個例子。范進中舉,大喜過望,傷其心神。后來他怎么樣,瘋了。這就是大喜傷心。相似的案例還有很多,我們在臨床,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都會有。看到比方說有一個俗語叫男笑三癡,女笑三呆。笑多了,他就神明就不能收斂,注意力就不集中,很難去專注到某件事上,這也是喜傷心。
思則傷脾,思為脾之志;悲則傷肺,恐為腎志,恐則傷腎。這個例子就更多了。我們經常講,嚇到屁滾尿流。屁滾尿流什么意思啊?就是二便失禁,這是前后二陰的病變。腎開竅于二陰,所以恐傷腎,就會出現這樣的癥狀。
七情致病的第二個特點,是傷其所勝之臟。
怒為肝志,怒傷肝,這叫傷其本臟。傷其所勝之臟,是傷其五行相克的那一臟。比方說,怒為肝志,肝屬木,木生土,脾為土,所以怒傷脾。長期生氣的人,往往脾胃就不好。喜為心志,心生火,火克金,肺屬金,所以喜傷肺。思為脾志,脾為土,土克水,腎屬水,思傷腎。這個也多,比方說遺精病,老百姓第一想法就是腎虛。是不是一定是腎虛?未必然。很多遺精,是想問題想出來的。我們還是舉例子,臟腑氣血的特點就決定他的七情特點。像張飛這樣的人,他會不會遺精?不會。那什么樣的人容易犯遺精病呢?書生容易犯病。書生的特點是什么?要讀書,要思考,而且思想壓力很大。讀書就是希望“朝為田舍郎,幕伴天子旁”,這就要科考得意。要知道,科舉考試的淘汰率比現在高考的淘汰率還高。書生長期看書,長期處于思想壓力情況下,思則傷脾,脾為土,土勝水,最后思傷腎,引起遺精。這種情況在過去的古案里,記載的是非常多的。那為什么現在都不記載了?現在的認識論,方法論變了嘛,現在人不這么認為了。現代中醫也認為過多的思慮會引起遺精,但多半是從思傷心脾的理論角度去考慮的。這種思路有沒有效果呢?有效果,用養心湯,用歸脾湯都可能有效果。但不見得的總是有效果,這個時候就要好好考慮有沒有思傷腎的這個可能性。
悲為驚志,金克木,肝屬木,所以悲傷肝。
恐為腎志,水克火,心屬火,所以恐可以傷心。驚恐之下,人第一反應是什么?心慌、心跳。這就是恐傷心的最直接表現。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
我曾經看過一個老太太,她就是典型的恐傷心。什么情況呢?她的兒子在外面打工,賺了一點錢。農村人賺了錢,第一個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他的房子翻新。這個兒子非常孝順,回來以后就爬到他們老屋的上面去換瓦。在換瓦的過程中,老太太在屋里面跟兒媳婦和孫子聊天,非常開心。這個時候忽然聽到一聲巨響,好像什么東西掉下來!她第一反應是兒子摔下來了。雖然說是老屋平房,摔下來可能不見得一定會很嚴重,但是摔死的也不少。所以她非常的恐懼,當場就暈過去了。醒轉以來知道兒子沒有摔下來,是兒子在上面丟一個垃圾,可能比較重,發出了比較大的聲音,結果把老太太嚇到了。
雖然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兒子也沒受什么傷害,但從此以后這老太太就落下一個毛病,頭暈、心慌!頭暈、心慌到什么程度?有響動,會慌;沒響動,她也慌。實際上就已經是有心虛的表現了。用了好多藥都無效。后來到我這里來,給她用了什么藥呢?給她用養心的歸脾丸,再合上養腎的六味地黃丸,病癥就慢慢的好些了。
情志致病的第三個特點,就是前面反復講過的九氣致病,七情會影響到氣機。具體來說,就是怒則氣上,生氣、大怒,氣機就往上走。喜則氣緩,喜則氣緩本身是個好事情。《黃帝內經》里說:“喜則志和氣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但喜志太過了,就會導致神氣渙散而不能收藏。
思則氣結,過久的,過度的思慮,就容易導致氣機的結滯,結而不通。悲則氣消,過度的悲憂,這個氣機就會消減,就會消耗。咱們也有生活體驗。悲悲戚戚的這種情緒,我們每個人都體驗過。尤其當你是個孩子時候,很容易悲傷。比方說犯了錯誤被爸爸媽媽打,于是就悲了,哇哇一哭。哭完以后什么感受?累,非常累。我的生活體驗告訴我,哭鼻子,是相當累的。后來,我在小說里找到了依據。《西游記》有一集是平頂山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里面引用一句俗語,叫做人逢喜事精神爽,愁悶來時瞌睡多。為什么瞌睡多啊,悲則氣消,累啊。
最后,恐則氣下,這個前面也講過了,就不再說了。六氣之變,這里只有五個,少一個驚——驚則氣亂。如果是猝然受到驚嚇,氣機容易就逆亂,像沒頭蒼蠅一樣,在身體到處跑。可以氣閉,可以氣脫,可以氣逆,可以氣陷。這是驚則氣亂。
這些就是七情的致病特點。
稿約:“從頭學中醫”公眾號是由“一小撮”熱愛中醫的人運營的公眾號,致力于中醫學習與推廣。歡迎廣大愛好中醫的朋友們不吝賜稿。但凡與中醫的學習和應用有關的稿件都可以的。錄用后,我們將通過公眾號和其它自媒體將您的想法傳遞給更多喜歡中醫的人。讓更多人和我們一起“從頭學中醫”,讓更多人了解中醫!
投稿信箱:281863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