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不到就哭,這種整治孩子方式,80%的父母都用過

路上看到一個三四歲的小朋友哭鬧著跟在媽媽身后,媽媽一開始氣沖沖地向前走,突然停下腳步在孩子的背上捶了幾下。不出所料,小朋友哭的更厲害了!看著女子錘孩子的架勢,感覺五臟六腑都要破碎,我的心臟不禁揪在一起。“哭,還有臉哭?我說了出來別看見玩具就要,你剛才要的汽車家里是不是有?都好聲好氣告訴你有,為什么還非得要?還得哭鬧?”聽出來了,原來是孩子想要玩具,媽媽不給買,小朋友就哭鬧。從女子的行為上也可以看得出,她并沒有慣著。但是對于孩子的處理方式,有點過分,聽著小朋友哭的上氣不接下氣,同為母親真的看不下去!但路遇這種事情,又不好上前說點什么。我只能說,如果父母有類似的做法,一定要注意,因為家長的處理方式非常關鍵,處理不好會給孩子成長留下隱患。生活中孩子因為得不到某樣東西,或者達不到某種目的而哭鬧的現象十分常見。對于小孩子的這種行為,不同的父母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常見的有以下四種:我身邊很多父母對于孩子十分疼愛,見不得受一點委屈。孩子要什么東西,只要象征性的一哭,家長內心就十分愧疚,立馬滿足小朋友的需求。也有一些家長是出于好面子的因素,用滿足孩子需求的方式,讓他們迅速安靜下來。然而,當孩子因為得到某樣東西哭鬧時,不管父母是用哪一種方式,只要立馬滿足需求,那么日后孩子會不停地用這招來“要挾”大人。也許在家長看來,孩子要的某樣東西,不貴,不會花太多的錢,但這種妥協、不會拒絕的方式,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換來的不是感恩,而是理所應當。從滿足某樣玩具,到日后的事事妥協??此聘改敢驉酆⒆佣鵂奚?,實則養育出的孩子自私自利,貪得無厭。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無底線的溺愛,是陷阱,很可能摧毀孩子一生。網絡上有一種現象,90后的父母面對孩子哭鬧的時候采取的是冷處理方式。他們不管不問,等著孩子自己哭鬧夠了就停下來的。當然,小孩子哭累的時候,他們會停下來;或者發現父母不理會的時候,也會停止哭鬧。但這樣的方式對于孩子來說真的好嗎?并不是,如果家長長期采用冷處理,不管不問的方式來面對孩子的哭鬧,會讓小朋友產生一種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不關心自己的錯覺。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孤僻、冷漠、不自信、缺乏安全感等不良的現象。像上文中那樣,通過打罵而讓孩子打消想要某種東西念頭的家長大有人在。數據顯示,全世界有多達80%的父母,都打罵過孩子,而且相當一部分家長對于打罵孩子的問題并不當回事。也許家長覺得打罵是管教孩子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但在聯合國兒童基金2018年的報告上顯示:成長階段,經常被父母打罵、吼叫的孩子,79.25%屬于性格自卑。未來這部分孩子中,能夠出色的不到4%,甚至犯罪率高達42.59%。別小看打罵的這種行為,也許父母覺得可以通過權威來震懾到孩子,但對于小朋友來說,受到的身心創傷是一輩子的痛。一位小朋友想要吃冰淇淋,媽媽因為太冰拒絕,結果理所當然換來哭鬧。媽媽一邊等待孩子情緒發泄,一邊等她冷靜之后跟她說不讓吃冰淇淋的原因,最后抱著孩子說,等她咳嗽好一些再吃。這樣的處理方式,很聰明。很多父母面對孩子哭鬧時,會分寸打亂,不去想他們為什么哭鬧,僅僅是因為表面得不到某樣東西嗎?比如這個想吃冰淇淋的小朋友,她哭鬧是因為語言表達能力不好,想說的話說不出來,內心著急才會哭鬧。作為孩子成長中的引領者,不要通過表面哭鬧去處理問題,而是要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當父母有耐心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時,給到孩子的是寬容、是愛、是尊重。而且在父母耐心的引導小,寶貝的性格會更加的開朗,表達欲也會更好。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會很自然的把問題歸結到孩子身上,覺得他們不聽話,不懂事,性格有問題。事實上,對于像一張白紙一樣的小朋友來說,父母怎么做,是日后他們性格形成的關鍵。因此,家長面對孩子哭鬧時,不要一味的責怪,而是做好以下3步,每一步都很簡單,但非??简灱议L的忍耐性。小朋友對于情緒幾乎是沒有控制能力的,想哭就哭,想鬧就鬧。每個人都是從年幼的孩童時代走過,作為父母我們更應該理解與接納寶貝的情緒。當學會理解與接納孩子的情緒時,父母在處理問題時才能冷靜客觀,給孩子營造一個穩定的成長空間。孩子年幼的時候,會呈現出各種各樣對于現狀不滿的狀態,比如公共場合大聲哭鬧、打滾、動手打人等等。面對孩子的這些不良好行為,要及時制止。當然,不是不允許他們發泄,而是告訴他們正確的情緒發泄方式。一方面可以幫助孩子學會情緒控制,另一方面也讓他明白,不應該在公共場合做不好的行為。發生的事情總是要處理的,了解孩子哭鬧的原因以后,家長要循循善誘,引導寶貝去解決問題。慢慢地,他們就懂得遇到類似的情況,該如何處理。孩子因為想要得到某種東西而哭鬧,這是非常正常的一種現象,每個人的成長中都會遇到。關鍵點就在于爸媽理性的處理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更優秀的娃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