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諸葛亮繼承劉備的遺志,數次北伐,但因各種不同因素而失敗,最后于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陜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在諸葛亮臨終前,選擇蔣琬、費祎作為自己的接班人。與此相對應的是,姜維雖然之后多次北伐中原,卻沒有掌握蜀漢的大權。那么,問題來了,諸葛亮臨死前,為何不選擇姜維做接班人呢?
一
首先,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實際上,針對蔣琬這個人,諸葛亮生前就將其悉心培養,并密表劉禪可以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死后,蔣琬繼其執政,拜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對于諸葛亮,很多人對其軍事才能過去神化,往往忽略了孔明的治國之才。在筆者看來,姜維雖然在軍事上頗有才干,但是,對于諸葛亮的接班人,最主要的還是治理蜀漢的能力,也即丞相的能力。
二
其次,相對于姜維,姜維在東漢末年就開始跟隨劉備,劉備平定蜀地后,蔣琬被任命為廣都縣縣令。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調蔣琬擔任尚書郎。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轉駐漢中,準備北伐曹魏,蔣琬開始處理丞相府的一切事務。由此,對于蔣琬來說,其才能很早就受到了劉備、諸葛亮的重視。在諸葛亮北伐期間,蔣琬就開始熟悉丞相的工作。經過多年的歷練,蔣琬逐漸成為了諸葛亮的左右手,也即其接班諸葛亮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三
再者,與此相對應的是,姜維不是蜀漢的元老,而是來自于魏國的降將。并且,在諸葛亮去世之際,姜維進入蜀漢不過六年左右。在威望和資歷上,姜維都無法和早期就跟隨劉備的姜維相媲美。換而言之,諸葛亮如果硬要向劉禪指定姜維作為自己的接班人,恐怕難以在蜀漢文臣武將中服眾。并且,在諸葛亮生前,蜀漢內部本就派系林立,比如荊州派、東州派、益州本土派等勢力并存。對于性格相對強硬、且缺乏治國之才的姜維,顯然不太合適區應對這一局面。
四
最后,姜維雖然被諸葛亮所器重,并且把自己所學教給姜維,但是姜維畢竟是單純的武將。所以諸葛亮死后,由蔣費二人先后為相,軍事由姜維來負責,蔣費為相,蜀漢內部比較穩定,也即將相和,蜀漢面對強大的魏國依然可以自保甚至出兵北伐。但是,在蔣琬、費祎等人去世后,能力單一的姜維卻被黃皓所壓制,這無疑凸顯出諸葛亮讓蔣琬做接班人的正確性。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