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因清初建吉林烏拉城而得名,簡稱“吉”,省會長春市,面積18.74萬平方公里,下轄8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長白山管委會,包括60個市轄區、縣級市、縣。
永吉縣,隸屬于吉林省吉林市,地處吉林省中東部,北、東北與吉林市區接壤,東、東南與樺甸市相鄰,南與磐石市為界,東毗長春市區。
永吉縣境,先秦時為地方部族領地,兩漢至隋唐時均隸屬于中原王朝在東北設置的軍事組織、地方政府的統轄之下,沒有直接進入中原王朝的行政管理之下,大多數時候為中原王朝的藩屬之地。
遼朝時,今縣境屬東京道涑州轄地;金朝時,今縣境屬咸平路咸平府玉山縣轄地;元朝時,今縣境屬開元路咸平府轄地。
明朝嘉靖年間,海西女真扈倫四部筑城于烏拉河岸洪尼地(即烏拉古城),今縣境屬烏拉部;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建州女真滅烏拉部,今縣境并入建州衛。
清朝時期,今縣境先后為盛京、寧古塔昂邦章京、寧古塔將軍、吉林將軍轄地;1657年,于大烏拉虞村(今永吉縣烏拉舊街村)建立“打牲烏拉總管衙門”;1727年,始設永吉州,州治吉林城;1747年,改永吉州為吉林廳;1881年,吉林廳升為吉林直隸廳;1882年,升為吉林府。
民國二年(1913年),吉林府改稱吉林縣。
民國十八年(1929年),因省、縣同名,改吉林縣為永吉縣,歸屬中華民國吉林省管轄。省會吉林城未設市政,省城內設區(昌邑、船營、通天、朝陽、德勝、興隆等),由永吉縣管轄。
1936年,析永吉縣城區設吉林市,其余為永吉縣,從此吉林城正式改稱吉林市,永吉縣始不代管吉林省城區政。
東北淪陷時期,1941年,永吉縣因為與延吉縣的日語語音相近,更名吉林縣;1945年東北光復后,恢復永吉縣的稱謂。
建國初,永吉縣城仍設在吉林市,先后隸屬于吉林省轄縣、吉林市、永吉專區、吉林市。
1970年2月19日,經吉林省革命委員會批準,永吉縣機關移駐口前,結束了240多年設治于吉林城附郭縣的歷史。
永吉縣歷史悠久,取“永遠吉祥”之意。目前,永吉縣總面積2625平方公里,下轄7個鎮2個鄉1個開發區,總人口4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