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天后,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后,名為避先帝、先后之稱,實欲自尊。
武則天(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縣(現成山西文水縣東),生于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武則天是功臣之后,由于宮中舉行選妃,十四歲被選入宮后,當時的武則天天資聰明,長相出眾,有活潑好動,充滿朝氣深受唐太宗喜愛被封為“才人”,于是賜名為”眉娘”,由于武則天的美貌與才干自然得不到皇帝的賞識,在唐太宗身邊伺候很多年,唐太宗做了一個不詳的夢,讓朝中元老長孫無忌給唐太宗解夢,曾經進言說武則天是一個影響大唐江山的不詳之人,當時皇帝已經到晚年油燈干枯打算殺掉武則天,沒有來及。唐太宗死后后宮無子嗣的妃子,入感業寺別發為尼。
唐高宗李治在是太子的時候,就已經非常的喜歡武則天只是礙于唐太宗不敢表露出來,本來李治就是一個好色多情、體弱多病,優柔寡斷,對她又一往深情。武則天就在寺廟生活五年,后又被唐高宗招入宮中,進宮后不久被封為“昭儀”。武則天非常懂得利用自身條件,皇帝年紀小,而武則天已經漸進三十在成熟而又充滿智慧的武則天面前,高宗卻像幼稚戀母的孩童。她時而情意纏綿、亦悲亦怨、時而柳眉怒豎、粉面含威,叫高宗難以招架。
皇帝的妃子以王皇后為首百般刁難、設計陷害她都被她僥幸躲過,后來武則天又生小一位小公主,有一天王皇后去逗弄小公主走后,將小公主弄死,嫁禍于王皇后。王氏被誣以殺死小公主的罪名,廢去后位,立武氏為皇后。此后又生了三子一女:李賢(章懷太子)、李顯中宗)、李旦(睿宗)和太平公主。可見其專寵之地位。
唐高宗死后,武則天主持朝政,相繼有中宗、睿宗后有武則天掌實權,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正式登基,改國號為周,成為名副其實的女皇帝。武則天稱帝后,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在她掌理朝政近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后來“開元盛世”打下基礎。武則天死后,年八十二,后與高宗合葬乾陵,留無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