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靖皇太后御容
萬歷九年(1582年)明神宗萬歷皇帝在其生母李太后的宮中私幸宮女王氏,王氏因而有孕,并于次年產下一子,這就是神宗的長子朱常洛。然而這個長子的出生并沒有讓神宗欣喜異常,他臨幸王氏只是偶然,對于這個宮女所產之子當然更談不上喜愛。王氏產子后于萬歷十年(1582年)被封為恭妃,而皇帝本人此時的注意力卻落到了另一個美人身上,她就是之后寵冠后宮的鄭貴妃。鄭氏在萬歷十年因貌美而被選入宮中為嬪,萬歷十四年(1586年),鄭氏為神宗產下皇子朱常洵,神宗對這個兒子喜愛異常,鄭氏因此被冊封為皇貴妃,從此也開始了她把持后宮的權力之路。鄭貴妃產子之后,視王氏及其子朱常洛為眼中盯,她想要自己的兒子被立為太子,而不是朱常洛這個宮女所生之子。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王氏母子的處境愈加艱難,也為王氏這位皇帝生母的悲慘命運埋下了伏筆。
孝靖皇太后王氏,宣府都司左衛人,其父是正六品錦衣衛百戶(出身不高),萬歷初年王氏被選入宮中為宮女,侍奉神宗的生母李太后。萬歷九年,十六歲的王氏被來母后宮中問安的神宗遇見并臨幸,于次年生下神宗長子朱常洛,彼時中宮皇后王氏無子,依祖制朱常洛必為太子無異。然而對于王氏來說這也是她之后苦難生活的開始。鄭氏產下朱常洵之后,依仗皇帝寵愛,同時也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奪得太子之位,從而處處想方設法整治王氏母子,而神宗皇帝對此卻是一意任之。王氏產下皇長子理應被封為皇貴妃,但神宗皇帝在母親的壓力下才給了她一個恭妃的封號,并將王氏母子遷居慈慶宮中,不與他們相見。王氏在鄭貴妃面前更是誠恐誠惶,小心謹慎,不敢稍有疏忽,她最在意的是兒子朱常洛的安全,怕他在宮中會遭遇不測,所以一直到朱常洛13歲時母子還一同起臥。
明光宗朱常洛
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鄭貴妃污蔑皇長子喜歡和宮女嬉戲,淫亂,神宗因此派內監前去驗視。王恭妃得知后大哭道:“十三年來我同兒子一同起臥,不敢有絲毫的疏忽、不敢離開半刻,就是怕有變故,我的憂懼今日果然應驗了啊!”內監如實稟報神宗才保住了皇長子的清白。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冬,在滿朝大臣的巨大壓力之下,神宗不得不冊立已經二十歲的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兒子雖然當上了太子,但王氏這個母親的 苦難卻遠沒有結束,神宗將王氏遷居景陽宮中,不得與太子相見。王氏被幽禁于深宮之中終日以淚洗面,宮中太監知其倍受冷落也陽奉陰違,借機欺凌。萬歷三十四年(1605)十一月,皇太子朱常洛妾侍生下皇長孫朱由校,王氏因此被加封為皇貴妃。成為皇貴妃,聽起來位極尊貴,其實因為皇帝的冷落,她凄慘的日子并沒有什么改變,有名無實,始終受著迫害,一直被幽禁著,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無人理會。
定陵出土的王氏生前所用物,上面布滿缺口,可見王氏生前倍受欺凌
終于在被幽禁整整十年之后的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秋,王貴妃病重,直到此時神宗才準許皇太子去見生母最后一面,當太子趕到母親居所時,景陽宮宮門依然深鎖不開,太子無奈,只得找來太監破鎖而入。 臨終時,王貴妃終于見到了自己的兒子,可惜她因終日思子啼哭早已雙目失明。母子倆抱頭痛哭,卻無法說話(因為鄭貴妃派的太監在屋外監視),王貴妃只對兒子說了句:“你終于長大成人了,我死而無恨!”之后就氣絕而亡,時年四十六歲。身為帝王的生母,在深宮中苦熬了近30年,卻始終沒有盼到出頭之日,就這樣帶著無限悲憤離開了人世(死后僅按妃禮被草草下葬)。直到其孫明熹宗登基后,才追封她為孝靖溫懿敬讓貞慈參天胤圣皇太后并移葬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