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睡得好嗎?
我的健康我做主
為了喚起全民對睡眠重要性的認識,2003年“世界睡眠日”正式被引入中國,從此每年的3月21日便成了一個特殊的日子。
今年睡眠日的主題是:健康睡眠,益智護腦。
人的一生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然而隨著社會發展節奏的加快,我們在睡眠上所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少,同時失眠的人數也越來越多。
你對睡眠不足的危害真正了解嗎?優質睡眠有哪些特點?我們又該如何克服睡眠障礙......
今天,我不關心全人類,我只關心你,睡得好不好?
你有睡眠障礙嗎?
最新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睡眠疾病發生率很高,有各類睡眠障礙者約占人群的38%,高于世界27%的比例。
睡眠障礙疾病包括睡不著、睡不醒和睡不好三大類90多種。專家表示,人類1/3時間處于睡眠中,睡眠的生理作用表現在鞏固記憶、促進腦功能發育、促進體力與精力恢復、促進生長、增強免疫功能、保護中樞神經系統。
睡眠障礙自測法
社會上流行一種說法:每個人的睡眠模式都不同,很難說誰對誰錯。 睡眠模式的確不可能人人統一,但健康標準是有的。想知道睡得健康不健康,可以到正規醫院的睡眠中心進行系統評估,但這種評估比較復雜,患者需要預留出時間。這里有一個簡單的自測方法可以幫助你初步判斷睡眠是否理想,這3條標準是:睡眠的時機、睡眠的時長、醒后的感受。
1
睡眠的時機。在什么時間睡覺很關鍵,從科學的角度來講,晚上10點睡覺是最好的,過早或過晚睡都不科學。但現代人的工作和生活習慣有了很大改變,晚睡是一個普遍現象,那也應盡量不晚于12點睡覺。
2
睡眠的時長。通常,7個小時到8個小時是滿足成年人生理需要的睡眠時長。如果一個人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或超過十個小時肯定就會有問題。同時,人的睡眠是連續性的,不能是一天24小時中拼湊起來的七八個小時。
3
睡醒后的感受。醒來后感覺神清氣爽,那就證明睡好了。反之,醒來后感覺困倦、乏力、煩躁、不能集中精力、工作能力下降等,就說明沒睡好。如果出現了這些問題,且無法緩解、克服,就要到醫院進行詳細檢查,采取措施干預。
睡多就是睡眠好?
睡得少睡得多都有危害!
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中醫治未病科副主任張慧
睡眠不足輕者可影響人的注意力、判斷力等,長期睡眠不足可增加罹患疾病的危險,如心臟病、高血壓、抑郁癥等,直接危害人體的健康,重者還會增加死亡的風險。
“人的大腦需要一定的興奮和抑制節律調節來保障其活動的正常運行,長期睡眠不足就是對這種節律的破壞,在本質上會引起大腦運作不暢,從而表現出整個人意識不清醒、思維遲緩并伴發情緒不良等外在行為,嚴重者甚至還會出現精神失常。”喻小念表示。有關研究發現,長期睡眠不足的人群在統計學層面上的抑郁癥、焦慮癥、自殺等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4倍以上。
睡得多也不好!
“睡不足有隱患,睡得過多也不見得是好事,然而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喻小念指出,醫學上有一種以睡眠過多為主要特征的病癥,即嗜睡癥。患者會不分場合地表現出經常困乏思睡,出現不同程度、不可抗拒的入睡,白天睡眠過多或睡眠后達到完全覺醒狀態的過渡時間延長等。過多的睡眠不僅會降低工作、生活質量,也會有認知功能方面的退化,如近事記憶減退、思維能力下降、學習新事物能力下降,更可能是其他軀體疾病的表現。
90后最缺覺
90后經常熬夜加班通常讓各位'想睡不能睡'。還有一些年輕人選擇熬夜刷劇、K歌、蹦迪來釋放壓力,睡眠的時間也被相應的縮短。長期透支,身體狀況必然有所損傷。
總之,90后最缺覺,因為他們太愛手機,玩兒游戲,刷視頻...
如何睡個好覺?
雖然健康的作息時間表眾人皆知,但對于大部分年輕人來說,卻很難長期保持。工作和生活壓力大、經常加班熬夜、電子產品的誘惑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存在可能讓人無法保證充足、高質量的睡眠,那么應當如何補救?
睡時不宜高枕,在仰臥睡覺時,枕頭的壓縮高度應在五厘米~八厘米。在側臥睡眠時,根據每個人的肩膀寬度不同,女性的枕頭壓縮高度在七厘米--十二厘米,男性的枕頭壓縮高度在十一厘米--十四厘米。
睡時不宜以兩手為枕。
睡時不宜蒙面。
閉口夜臥,最好用鼻子呼吸,鼻毛能阻擋部分灰塵,鼻腔能對吸入的冷空氣進行加溫。
睡前不宜劇烈活動,睡前劇烈活動,興奮在短時間里不會平靜下來,人便不能很快入睡。睡前一小時最好就不做運動了。
睡覺應避開風口,人體睡眠時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降低,易受涼生病。
不宜坐著睡,坐著睡會使心率減慢,血管擴張,流到各臟器的血液也就少了,供給大腦的血液更少,使人醒后易出現頭昏、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腦缺血缺氧的癥狀。
睡前忌發怒。
睡前忌過飽,因為晚飯后不久就睡眠,機體大部分組織器官開始進入代謝緩慢的“休整”狀態,而胃腸道卻被迫處在“緊張工作”中,造成機體部分狀態不平衡。
睡前忌喝濃茶,茶葉中含有咖啡堿等物質,這些物質會刺激中樞神經,使人興奮。
說你呢!睡前少刷朋友圈,快放下手機,睡個好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