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茴香入藥首見于《藥性論》,原名茴香。傳說清朝末年,俄國人米哈伊洛夫游覽杭州西湖時,突然疝氣發作,疼痛不已。隨行的俄國醫生束手無策,幸好碰見了一位老中醫。老中醫用小茴香一兩,研成粗末,讓米哈伊洛夫用二兩紹興黃酒送服,20分鐘后,疝痛就奇跡般地減輕,并很快消失,此事一時被傳為佳話。以顆粒均勻、粒大飽滿、色澤黃綠、氣味濃者為佳。性溫,味辛,歸肝經、脾經、胃經、腎經。小茴香有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的功效,可用于寒傷脾胃引起的胃脘寒痛;還有補腎、強腰膝的作用,用于腎陽不足引起的遺尿、腰膝酸軟。現代醫學認為,小茴香有抑菌、利尿、促進胃腸蠕動、促進膽汁分泌、抗潰瘍等作用。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小茴香的作用與功效,小茴香怎么吃效果好! 01 小茴香的作用與功效
祛寒止痛
對寒濕、氣滯引起的子宮虛寒、腰背冷痛、肚腹脹滿、大便溏稀及疝氣等有很好的療效,臨床多與肉桂、沉香、烏藥等溫中、理氣藥物合用。輔助婦女因貪風受涼、冒雨涉水及氣滯等原因造成的痛經,可在月經前3天用小茴香15克研末沖服,連服3日,能起到溫經祛寒、行氣止痛的作用。
理氣和胃
如遇胃寒嘔吐、食欲不振、胃脘脹痛者,可與干姜、木香等配伍使用。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表現出胃脘冷痛、喜溫、畏寒肢冷等癥狀的,可用小茴香100克、生姜200克同搗,再炒黃研末,于每日早晚用小米湯送藥10克輔助。
把小茴香炒熱,裝入布袋中溫熨胃脘或小腹,對上述胃痛或寒凝引起的腹痛及痛經都有良好的止痛效果。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小茴香輔助胃腸道病癥的機理在于其細胞內含有豐富的茴香油,該物質能刺激胃腸道蠕動,可幫助排除氣體、減輕疼痛,故臨床多作為安全高效的消脹藥使用。
溫腎縮尿
用于腎陽不足之遺尿、或先天不足或房勞傷腎或年高腎衰引起的夜尿多或睡中遺尿、腰膝酸軟冷痛,可與益智仁、桑螵蛸、覆盆子同用。
養胃、暖胃
一般中醫在開養胃方時,小茴香的用量也要比大茴香更多。這是因為小茴香中所含的茴香油,它還能刺激腸胃神經血管,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腸胃蠕動,排除積存的氣體,有健胃、行氣的功效,適合脾胃虛寒的人食用。如果你肚子有些痛(這在冬天時很常見),可在做菜時加點小茴香,或把小茴香加到米粥中。
02
小茴香怎么吃效果好
燉湯
羊腎1個,小茴香、鹿茸、菟絲子各適量。小茴香、鹿茸、菟絲子和羊腎一同燉,可作為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輔助食療,尤其對腰部冷痛明顯者,有補腎、強腰膝之功效。
煮粥
小茴香、鹽各適量,粳米50克。小茴香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煮開,取汁。粳米淘洗干凈,與小茴香湯汁、鹽一同放入鍋中煮粥,煮至粳米熟爛即可。此粥能開胃消食。
水煎
疝氣:小茴香、荔枝核、橘核、延胡索各9克。所有材料放入砂鍋,加適量水煎煮即可。每日飲用,連服數日。
使用宜忌
陽虛體質者適合服用。熱證及陰虛火旺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