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 手 是 中 華 武 術 的 靈 魂>>
——試論中華武術走向世界的幾個根本性問題
李 銓 寫寄中國武協前主席 徐才的信文
我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組成部份的武術,它是牢牢地扎根于傳統文化這塊肥沃土壤中的瑰寶。隨著時代的更新,人們充分的認識了這個瑰寶藝術的、哲理的、技擊的、健身的和完善自我的價值。而今,在艱苦而富有生命力的改革道路上,它也要插上科學和理想的翅膀、朝氣篷勃的飛向五洲四海,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中國人民獻給世界人民精神文化的,有中國特色的一份厚禮,凡是有志于振興中華武術的志士人杰,無不為此而自豪。同時,作為一個普通武術愛好者,也應該談一點看法。
一、普及、提高和組織起來
近年,國家體委和武協作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發佈了各種重要文件和講話,強調了武術在各項體育中占50%的重位。由此,必然更快的推動武術走向世界的步伐??傊?,各類形式的組織和比賽也應運而生。舊社會被視為"下九流"的武術,也正準備為登上奧運會的大雅之堂而揚眉吐氣。但是,發佈文件和講話是為了見到實際效益,要真正扎扎實實做好工作,必須把握根本方向。
眾所周知,武術是具有民族代表性的體育項目,它在各階層(特別是民間)有廣泛的社會基礎。武術好在﹕它有多方位,多功能的鍛煉方法﹔有醫療、健身和技擊觀賞價值﹔它的功理和技法是獨出一轍的。 可昰,武術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受歷史、社會、**、經濟諸方面的制約,它的普及、提高、散打和規則是當前研究的主要課題。當然,為了更快的全面普及和提高套路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散手的中國式打法,也應及早研究試行。
我認為在本國,武術機構首先應該形成一個至上而下有機的,有組織的體育機器,機器運轉的優劣是和每個環節緊密相連的。因為,要讓世界上承認的民族體育項目,本國都沒系統的組織起來,就不可能成為絕對的優勢﹔沒有全面普及和提高,就沒有足夠的后備力量作后盾,幾年后,別人就可能超過我們。那么,我們弘揚推廣的武術,走向世界將會是前力有余而后勁不足。
當前,各地武協(館)各行其事,一盤散沙。有少數不學無術者,借機打著各種招牌,兜售其糟粕, 蒙騙群眾,給堂堂正正的中國武術(功夫)抹黑,而無人過問。有的雜志的工作人員不在行,報導了一些所謂特異功能和真正的武功、氣功相混淆失實的"左"文章。還有人為抬高自已,說如何了得,真請上陣,確又支吾唐塞云云。這些現象,都是武術沒有科學譜及、提高的結果,如不盡快根除那些阻礙武術發展的陋習,勢必影響武術的提高,造成培養人才的困難。
此外,民間拳師利用業余時間刻苦練功,也希望得到社會的承認,在全國若向湖南那樣對民間拳師也實行定級考核(這個考核應包括套路、散手和理論·或套路、散手分試,理論并行),肯定煉武的人會更多,他們想要提高武功水平,練功就更刻苦,這樣既普及了武術,又提高了武功技藝。柔道在日本成為國技,被世奧承認,就是與他們的組織才能和段位定級分不開的。一個要被世界承認的體育項目,本國沒服人的實力,又沒把握住該項月的關健﹝散手)所在,怎能站穩根子,就是急于走向了世界,它所附有內質的生命力和更高層次的發展也是有限的。柔道和跆拳道能馳騁世界武壇,是和他們各方面的條件和自成體系的技擊手段緊密相連的。所以,中國武術只有通過見的放矢,多種途經,系統的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全面普及的態勢,才能為走向世界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武德、打出去和自成體系
談到"打出去",是否有勃中華民族禮義之邦的美名呢?就武術要重¨武德¨的戒律而言,是否用"打出去"這個詞太違祖訓呢?我看不盡然,武術之所以叫"武術",而不叫"舞術",武字本身就包涵著"打"這個特定意義。當然,我們注重¨德¨,就是為止弋而煉好武。套路演練只不過是﹕一、好記不忘和便于繼承﹔二、不分埸地,男女老少均可練﹔三、能陶冶人的情操和磨煉毅志﹔四、有藝術觀賞價值﹔五、可靈活身手,強體健魄益智﹔六、能掌握一定的基礎技法,這是武術發展,繼承必然的宗合手段。當然,練武術主要是健身延年益壽,繼承她的傳統技藝和助人為樂的美德,但是,最終目的是能防身自衛一一散打。若拋棄了這個起碼的基本觀點,就否定了它是武術,而成了舞術。
那么,怎樣理解武德二字呢?我認為,必須在適合中國武功散打比賽的科學規則下戰勝對手,做到技高而又不用重手傷人,既體現了你的武德,別人又才信服你的真功夫。空口說武德,若果自己都沒能賴證明自已的打法里有武德的高妙手段,誰還聽你那虛套。正如乒乓球的實力在中國,你提"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別人當然服你本領大,風格高,口號又漂亮,換個差的項目,你提那句話,可能適得其反(四川方言就昰﹕¨誰耳實你")。此外,現在是法制社會,通過學法,人們是能分清是非的。練武者一般都要受武德和道德觀念的約束,除非是歹徒行兇,在自衛的原則下才能動武。真正有高深功夫的練武者多了,對壞人還有一定的威懾力量,對社會和人民有利。
總之,武術走向世界,是為人類造福,是民族體育振興的大事,怕這怕那,束手束腳,能辦成大事嗎!
話說轉來,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是我們取之不盡的寶庫,我們不能因為歷史造成的客觀原因,和主觀上的悟性不夠,而妄自非薄,說中國傳統武術的諸多散打技法不如別人,李小龍之所以成為技擊泰斗,一、是他在中國武術功夫的基礎上汲取了各派之長,進行了改革和取舍﹔二、是他內在的氣質和通權達變、敢于實戰的進取精神﹔三、 是他堅持不懈刻苦練功和對武學的悟性。一個真正的中國散手技擊大家,缺了以上要素,是決不能成功的。就是李小龍在不同的搏擊埸合中,也不能一層不變,死守成規。換一個人完全照搬過來,就不一定得心應手。因為每個人的心理、身理素質和對事物的理解不一樣,練的功夫深度不一樣,其結果當然就不一樣。
我認為中國武術要打出自已的傳統技法和風格,應該以傳統武術的技擊法為核心,結合世界自由搏擊和各門派的打法,研究出既科學又有中國傳統技擊法的規則和規律。運動員應該在中國武術傳統技法的共性中,打出各自的風格、特點,從而逐步完善中國武術總體系。否則,就稱不上是具有攻防手段的有中國特色的散打技法。中國武術不自成體系,不打出國威,別人就只能說你是紙上談兵的高、精、尖,好看而不中用的花拳繡腿。
有人評說,現在的散手對搏是"拳擊加腿法",我認為,它也是一種混血的散打技法,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借鑒。拳擊中的直拳,勾拳,擺拳在中國武術的拳法中是存在的,並不是西洋拳所獨有的,而腿法更是中華武術的特長,為什么不能使用呢!問題是,作為自成體系的傳統散打技法,才在新規則探討之初(譬如﹕擂臺規則,安全防護,**招法等),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間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只有不斷反復實踐,加深對中國武術散手攻防關系和拳法的理解,同時,還要有一套能較好的保護運動員安全,又要突出中國散手防中帶打的特點的規則。總之,這是個須認真對待的問題。首先,他取決研究者(教練等行家)對武學精髓的理解,其次昰運動員諸方面的素質,不經過汗與血的洗禮,你只能在散手的初級圈子里轉。
中國武功外人拿去能變通,自成體系,難道我們自稱絕世武功,爭奇斗能的傳統技擊術一一散手就不如別人嗎?請決策者和研究者們探討之。
中華武術的功理、**中有獨道之處,怎樣在借鑒別人,提煉精華的過程中,組合成自已的拿手好戲、創生出適合奧運會比賽的中國武術的散打技法,這個問題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三、散手、套路和雙管齊下
中國武術套路比賽以基本自成體系,現在主要是解決它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問題,歸屬于這一大體系的傳統技擊術一一散手也應該在世界擂臺搏擊中自成體系,因為它們是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的。
八五年,西安第一屆國際武術邀請賽的舉行,對世界之中國武術熱的興起有著深遠的影響,國內很多武術愛好者都親往一睹為快,門票黑市價暴涱,后幾埸卻無人問津,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鮮明的對比呢?主要是沒有正宗的散手比賽。那次去看比賽的人,多數是想取點散打真經,在見識一下各國武術精英們的高超技藝,結果是敗興而歸。偌大一個國際比賽,只有幾個扣對子的象征性試手打法,東道主,武術發源地的中國,競沒有一對實戰的散打節目。值此大好的宣傳機會,若在套絡比賽后,拿出見真功夫的散打節目,即為大會增色,又強化了中國武術不僅能練套子,也能實戰。堂堂國際武術邀請賽,只進行了外在形一一套路的比賽,而內在質一一散手(靈魂)的比賽卻設有,老是抱著源遠流長,套路比賽第一的牌子,卻設有貨真價實的東西拿出來看。咱們歷來不是主張要提高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嗎?反對故弄玄虛的吹牛,當時我們的自信心那里去了?象那樣發展下去,難怪世人說中國武術只能¨舞¨,而不能“武”。
目前急于推向世界的中國武術,完全只注重套路比賽,散手比賽還在 俳徊不前,甚至有和套路分家的趨勢。我認為同屬于中國武術總體系的套路和散手比賽是決不能分家的,一旦分家,兩者相互依存的關系將受到不可估量的影響。雖然,現在很多人誤以為學了套路就能進行散手實戰,套路比賽第一,就是中國武功第一,這種偏見是大有市埸的。但是,作為一個武術能手,只學散手,不練以基礎為先、靈活身手見長的套路,那你在世界武術竟技中也不能登堂入室,基至稱不上是一個全能的中國武術大家。為什么如此斷言,一個真正有建樹的武術運動員,起碼應該懂得以基礎為先導的套路比賽和演練,因為它也是一種強化身體素質和**的手段。當前,有很多打擂者,連最基本的拳經、步法、**、拳法都沒搞清楚,怎么能施展出好的散打技法,那就更說不上借鑒發揮了。說得準確點,只會套絡功夫,不練散打的專門功夫,你也只學會了中國武術的一半,因為套路演練只是武術基本功的最高表現形式,或者說是檢驗你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的基礎功練到了哪種程度,中國武術散手的傳統**、技法和打法你還沒煉呢;不經過精神和肉體忘我的**,不悟出武學的根本,那不是正像一篇報導中的套路比賽金牌獲得者,被人侮辱束手無策一樣可嘆嗎?中國武術只有用套路比賽引路,散手開路,雙管齊下的戰略思想,她的走向世界,才有強大的生命力。
結 束 語
中華武術必須有系統的組織起來,形成一個科學全面普及的態勢,才能為走向世界奠定堅實的基礎。并由此達到提高、完善、充實自己的總體系,促使套路和散手比賽同步走向世界。國家應選拔有遠見卓識、有真才實學的人,以務實精神培養出有中國傳統武術風格的散打人才、連同整個武術體系打入國際武壇,從而推動世界武術運動的發展。在我們這一代,為中華民族體育事業譜寫光輝的篇章。 1988.4.12(本作才學電腦手寫成)
http://www.liufangwang.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467
李銓2008年寄中國武協{散手是中華武術的靈魂}徐才主席的復信.
—公告—
說明:凡引用理拳勇武道創藝之所有詩詞,圖文、武論者,請注明本創藝文武論出處,
因本【理拳勇武道】是香港國際武術節組委會授牌〔中華理拳勇武道國術館〕后,即在
國家工商局注冊了【理拳勇武道國術館】名!您若引用本創藝——詩詞、圖文、武論、
語言,請注明【理拳勇武道】名,否則將追究其違規行為,莫忽未預知!特此再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