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患者們常常容易陷入這樣的一些飲食誤區:當醫生說要控制脂肪時,就會以為只能吃水煮菜;當醫生說要控制鹽時,就以為水煮菜里面連鹽都不能放;當醫生說要控制嘌呤飲食時,就認為肉也不能吃。
其實“物極必反”。當我們說控制飲食而不是杜絕飲食時,醫生僅僅是勸告您盡量去避免暴飲暴食和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而對于多數人而言,醫生的勸告也僅僅可能是“左耳進,右耳出”。
就比如我曾經對一位患者說:“您要少吃點鹽啊,不能再重口味了。”
患者卻不領情,反問我:“咱們四川就是重口味,你看哪個菜里面不是大把撒鹽?”
其實我也是一片好心,因為哪怕您不是痛風患者,其實也需要盡可能少吃鹽。按照中國營養學會的推薦,每日食鹽不能超過6克,當下我們的飲食中多數食用鹽已經超標;而像痛風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每日食鹽攝入量其實要低不少,以不超過3克為宜。
痛風患者不是不能使用油鹽醬醋,而是需要合理使用,控制使用的量。老劉也相信,開水煮白菜天天吃,恐怕沒幾個人能承受;不加點調味品的菜,也沒幾個人會喜歡吃。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油鹽醬醋的合理使用。
油鹽醬醋對于痛風患者來說,可以使用,適量使用
脂肪經過代謝后,需要由腎臟排出;尿酸也需要經過腎臟由尿液排出。但是腎臟每天除了代謝這兩類物質外,還要過濾人體產生的其他廢物。腎臟很忙,尿酸排泄又刻不容緩;如果這個時候脂肪攝入過多,就會讓腎臟顧此失彼,導致尿酸排泄受阻,從而出現尿酸升高的情況。而脂肪攝入過多,還可能會導致高脂血癥、糖尿病、動脈栓塞等情況出現。
所以,對于痛風患者而言,采用低脂肪飲食不僅是為了讓尿酸排泄通暢點,而且還是為了避免脂質代謝紊亂,降低其它并發癥的概率,以及延緩腎臟等器官受損。那么,痛風患者應該如何做出選擇呢?
盡量使用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痛風患者需要明白的是,急性痛風發作的原理就是:當血液中尿酸濃度超過尿酸鹽結晶的溶解度時,就有可能導致尿酸鹽的針狀結晶沉淀在關節、軟骨、滑膜、肌腱、韌帶等組織,從而誘發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炎癥反應。鈉鹽里面的鈉就能促使尿酸鹽結晶沉積,所以一般風濕免疫科醫生就會要求痛風患者需要控制鹽的攝入。
如果痛風患者長期高鹽飲食,就可能導致高血壓的出現;而痛風合并高血壓時,高血壓和高尿酸血癥的情況就會加重。而且另外一方面,血尿酸和血壓持續居高不下,影響的都是腎臟的代謝功能,出現腎性高血壓的情況其實在痛風患者中并不少見。
高鈉飲食、水果攝入不足等膳食不平衡是慢性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
對于痛風患者而言,前面所說的要控制每日鈉鹽攝入量,也就是嚴格限制在6克以下,而且另外一方面還要注意減少“隱形鹽”的攝入。老劉的建議有如下這些:
對于高血壓患者,鈉的攝入量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的關系呈現著一個U型的曲線
掛面、咸蛋、榨菜和火腿中的隱形鹽
雞精、豆瓣醬、醬油、腐乳中的隱形鹽
面包、薯片、話梅中的隱形鹽
隔夜菜如果處理不當,還容易滋生細菌
隨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廚房里也多了一些瓶瓶罐罐。鹽罐和油壺當然不可缺少,醬類調味料也成為家常菜肴美味的“密碼”。麻、辣、鮮、香、甜各種味道輪流刺激我們的味蕾,讓食物變得美味。
但是,正如我前面提到過的,醬類調味品也是痛風患者的健康“陷阱”。這其中不僅僅是含鈉的問題,還有其它多方面的原因。
辣椒醬含鈉量較高,而且刺激性較強
蠔油由牡蠣制成,牡蠣嘌呤在242mg/100g,屬于高嘌呤食物
所以劉醫生的建議是,在使用這些醬類調味料時,請注意調味料所標明的配料和成分,如果看到食品配料中標注有“味精”、“谷氨酸鈉”、“酵母提取物”、“呈味核苷酸二鈉”、“鈉”等,就要注意,不能大量使用,也盡量減少長期食用。
嘌呤核苷酸如何轉化為尿酸
醋實際上是老劉給患者經常推薦的調味品,醋的味道雖然酸,但是呈堿性,而且本身嘌呤低,含鈉量少。一般建議在適當的烹飪條件下,用醋可以減少鹽的使用,而且能讓食物的味道鮮美;同時,適量用醋對調整血脂也有益處;但是劉醫生是不建議痛風患者使用醋加芥末,這是因為芥末刺激性也比較強。
可以適當用醋來減少鹽的使用
總而言之,油鹽醬醋對于痛風患者而言,都可以用,但要適當和適量的使用,才能減少對痛風患者的影響。我們尤其要注意,廚房里的這些瓶瓶罐罐日積月累對身體造成的影響。
無論高嘌呤食物,還是高鹽調味品,淺嘗輒止對于痛風患者來說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