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是人體的消化器官,在人體的內部和肝臟緊緊挨在一起,是真正的“肝膽相照”。很多人應該都聽過膽囊炎、膽結石等疾病,如果膽囊炎、膽結石等疾病的病情嚴重,就要切除膽囊。
有些人認為膽囊雖然用處不大,但膽囊的存在是有一定的意義的,因此這些人會很抵觸切除膽囊。也有人認為,膽囊沒有什么太大的作用,是可有可無的存在,切除也不會對人體有太大影響。
那么,膽囊到底有何用處,膽囊對人體來說是什么樣的存在呢?切除膽囊后會引發什么癥狀,需要如何應對呢?想要知曉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要知曉膽囊的作用,切除后對人體的影響,膽囊為什么要切除,以及膽囊切除后的注意事項等。
膽囊實際上是一種輔助消化器官,不少人都誤解膽汁是由膽囊分泌的一種消化液,實際上膽汁是由肝臟分泌出來的,而膽囊起到的只是存儲、濃縮膽汁的作用。因此,一些對膽囊有些了解的人,覺得膽囊的作用不大,比較“雞肋”。
但實際上,膽囊并非如一些人認為的那樣可有可無,它在消化過程中有著一定的作用。在人們吃過食物之后,膽汁就會被膽囊排出,膽汁中含有膽固醇、膽汁酸、膽鹽等成分,這些成分可以輔助消化脂溶性維生素、促使脂肪的分解以及消化吸收。
膽汁在經過膽囊排除進入腸道后,就會執行消化、吸收的任務。不過,在沒有食物需要消化的時候,膽汁會一直在膽囊中,膽囊不會讓它流進腸道中。所以膽囊的作用是輔助消化、吸收,如果被切除了對人體還是有一定影響的。那這種影響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嗎?
膽囊被切除后,膽汁失去了存放地,就會不停地被排出進入腸道內,即便是人體沒有進食,腸道內沒有需要消化的食物,它也會持續不斷地進入腸道,這就會導致一些營養物質被過度分解。經臨床觀察發現,在膽囊切除手術后的一到三個月內,多數患者會出現腹瀉的癥狀,特別是在吃過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后。
此外,切除膽囊后也會造成膽汁反流的情況,可對胃部產生一定的影響,甚至會引發反流性胃炎等病癥。但這種現象并不常見,只要及時介入治療就不會給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擾。
對于一些身體過度肥胖的人來說,膽囊被切除后,由于身體對于脂肪等高熱量的食物消化速度加快,一些營養成分會被多度分解,會出現體重減輕的現象。而一些身體本就瘦弱的人如果切除了膽囊,就極有可能出現營養不良的狀況,對身體傷害較大。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醫生大多數會建議身體過度肥胖的人做膽囊切除術。那么,什么樣的病癥是需要切除膽囊的呢?
總的來說,膽囊被切除后,在短時間內會給患者的生活帶來明顯影響。不過,只要患者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后續治療,膽囊被切除后的影響就會慢慢地變小,最終就能恢復。
一般情況下,當人體的膽囊出現結石、膽囊有慢性炎癥、息肉等問題的時候,如果一直“不聞不問”,它就可能會出現病變,甚至危及生命。為了讓身體可以一直保持較為健康的狀態,膽囊還是需要被切除的。
切除膽囊的目的很明確,一是為了避免疾病復發,二是為了避免有慢性炎癥轉變為癌癥。有數據顯示,正常人罹患膽囊癌的概率不高。
結合歷年的年報和相關文獻中有關膽囊及肝外膽管癌發病率的數據以及臨床數據綜合分析顯示,每十萬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會罹患當膽囊癌,但是如果有慢性膽囊炎的病患,其患癌率就會變高。
當然,不是患有膽囊炎、膽結石的人就需要切除膽囊,切除膽囊也有一定的標準。
第一種情況就是膽囊炎反反復復發作,且已經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很多膽囊炎是由膽結石引起的,膽結石會讓膽汁無法正常進入、排出,會導致膽囊變大、發炎。而膽結石反復摩擦膽囊壁加上膽囊炎反復發作,是膽囊癌變的原因之一,長此以往會增加患者病變為膽囊癌的幾率,所以一定要切除膽囊。
第二種就是有膽管結石、泥沙樣膽結石的膽囊需要切除,膽管結石會直接阻礙膽汁流入腸道,這些膽汁只能“原路返回”,不是回到膽囊讓膽囊增大發炎,就是返回肝臟,導致“梗阻性黃疸”。且膽管結石會誘發膽管炎,膽管炎是一種相當危險的病癥,它可以導致人們出現休克的癥狀,嚴重了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
膽管結石是一些很小的膽結石順著膽汁流入膽管,并阻塞膽管,想要避免膽管結石的出現,就是要徹底清除膽結石,而徹底清除膽結石的最佳方法就是切除膽囊。
如果患者的膽結石呈“泥沙樣”,這樣的結石就更棘手了,因為這些結石非常小,可以到達膽總管的開口,甚至會進入到胰管,最終導致“膽源性胰腺炎”,有這樣膽結石的膽囊一定要切除。
第三種需要切除膽囊的情況就是有嚴重膽囊息肉,當息肉直徑大于一公分,或者在患者隨訪中發現膽囊息肉增大,就意味著要切除膽囊。
第四種需要切除膽囊的情況是無用膽囊,一旦人體的膽囊內部全是結石或者膽囊壁較厚,膽汁無法正常進入,即膽囊喪失了作用,也就失去了其繼續存在的意義。而且無用膽囊癌變的風險更高,需要及時切除。
第五種需要切除膽囊的情況是——已經被醫生高度懷疑是癌變膽囊,或者已經確認有癌變情況的膽囊,這樣的膽囊是一定要被切除的。
以上便是需要切除膽囊的幾種情況,那么切除膽囊后,術后人們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嗎?
患者在進行了膽囊切除術后,無需長期住院觀察,通常情況下,在術后兩天就可以出院了。但是,出院只是說明膽囊切除成功,但并不意味著病患的身體完全恢復了。因此在術后一到兩周的時間,患者要留意身體是否有異常情況出現,比如腹部脹痛、排便異常。
如果我們的身體出現腹痛、腹脹的異常癥狀,可能是因為患者會在術后出現了膽道穿孔的“后遺癥”。這是一種延時性的病癥,主要表現為腹部脹痛。
如果在術后發現自身出現了腹部脹痛等不適癥狀,一定要及時復查。除了延遲性膽道穿孔外,很多病人還會出現腹瀉的情況,這是因為膽囊被切除后,人體的消化器官出現了紊亂的情況,需要吃些藥物緩解一些癥狀,無需太過擔心。
注意日常飲食,加強鍛煉
膽囊切除之后,人體代謝脂肪的能力會受到影響,所以不宜再吃太過油膩、脂肪含量過高的食物。要及時調節日常飲食結構,尤其在術后一個月內,飲食要清淡。等身體適應了沒有膽囊的情況后,患者可以恢復正常飲食,不過在日常飲食上還是要以好消化的食物為主。
膽囊切除后,患者應該多吃水果、蔬菜等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這些食物可以輔助腸道消化。
而且,膽囊切除后,膽汁失去了濃縮場所,因此膽汁消化脂肪的能力也會降低。如果沒有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就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從而導致食物無法被很好地消化、吸收。膽囊被切除后,身體會出現一定的消化功能紊亂,可以通過加強鍛煉的方式,增強體質,讓人體的各項機能強大起來,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消化功能紊亂的情況,能夠幫助患者恢復到正常狀態。
另外,壓力過大、長期處于焦慮等負面情緒時,消化系統會出現功能紊亂的現象,這會增加進行過膽囊切除術患者的消化負擔,甚至可導致腹脹、膽汁反流等問題出現。因此,切除膽囊之后,一定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讓心情放輕松,這樣才能有助于我們的身體恢復。
膽囊是人體的一種消化器官,雖然起到的是輔助作用,卻也不是毫無用處,人們要對膽囊有一個正確的認知,了解膽囊的功用,以及需要切除膽囊的情況。
膽囊被切除后還是會對人體有一定的不良影響的,患者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態,不能馬虎大意。有異常情況要及時就醫,術后謹遵醫囑,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心情,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身體盡早恢復到正常狀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