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經常會遇到體檢發現頸動脈斑塊的患者,來門診進一步求診,患者通常都會很緊張:
“我血管是不是要堵了?”
“我是不是得中風了?”
“我的頸動脈斑塊與抽煙有關嗎?”
“我頭暈是頸動脈斑塊造成的嗎?”
“我該怎么辦?”
“頸動脈斑塊能消除嗎?”
“是不是可以通過手術清除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斑塊可以逆轉嗎?”
一連串的問題,讓我們一個個來回答。
斑塊的困惑
一、頸動脈斑塊怎么來的?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也越來越重視,尤其是近年來頸動脈超聲檢查普遍開展,很多患者被發現存在頸動脈斑塊。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在體檢報告中,很容易見到“頸動脈斑塊形成”、“頸動脈硬化”、“頸動脈內中膜增厚”、“頸動脈狹窄”之類的字眼。
有調研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頸動脈斑塊的發生率越來越高,這是血管的一種正常反應。我國40歲以上人群頸動脈斑塊檢出率是40%,60歲以上人群頸動脈斑塊檢出率是90%。
頸動脈斑塊是如何形成的?
年齡是不可干預因素。頸動脈斑塊在30歲左右就開始生長了,到了40歲左右斑塊會明顯增大、增多,而到60歲左右,體檢沒有發現1個動脈硬化斑塊的人就寥寥可數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斑塊伴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加重,不同個體斑塊形成速度不一,這是個體化。
通俗地說,水在水管里流動,時間長了,水管壁上會沉積了大量的水垢。頸動脈就像「水管」,我們的血液長年在血管里不停地流動,那么血液里的一些脂質成分,就會緩慢地沉積在血管壁上,而頸動脈斑塊就是血管壁上的水銹和污垢沉積,時間久了會導致血管狹窄堵塞。
頸動脈斑塊大多是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血管內皮損傷是基礎,多數與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關系密切;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煙、肥胖、缺乏運動、熬夜等也會加速血管內皮損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其它放射治療的合并癥、血管炎、夾層、肌纖維發育不良等是少見的原因。另一個原因是頸動脈起始部存在明顯分叉,血流變化較大,內膜受到的沖擊壓力較大,此處血管容易損傷,斑塊也比較容易生成,造成狹窄或堵塞。
血管斑塊,就是血管上的水垢。血管內皮受損后,血液中的脂質成分入侵并沉積在內皮下,巨噬細胞吞噬脂質后變大形成“泡沫細胞”,泡沫細胞堆積而形成斑塊,讓血管壁變硬、變厚,同時讓血管越來越狹窄,最后可能會把血管逐漸填滿,甚至閉塞!
頸動脈斑塊首先與年齡有關,其次頸動脈斑塊主要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
斑塊狹窄程度與斑塊的易損性
二、頸動脈斑塊的危害有哪些?
頸動脈是負責向大腦供血的血管生命線!位于頸部,體表可及,也與大腦密切相關的淺表大動脈,也是人們了解腦血管健康的一個窗口。頸動脈是血管健康的風向標,與大腦、心臟危險性密切相關。那么,頸動脈斑塊一定會導致腦梗塞嗎?
我們按直覺一般會這樣想,頸動脈斑塊造成血管狹窄了,血液流通不順暢了,腦血流會相應減少,自然會引發身體出現許多的不適感,比如說會造成腦組織缺血、缺氧,患者會經常將動脈狹窄與頭暈目眩,記憶力減退關聯起來,但這其實是一個誤區。
頸動脈斑塊產生影響取決于兩個方面。
1、第一方面是狹窄程度。頸動脈斑塊會造成狹窄,但通常50%以下的狹窄不會引起腦血流的減少,甚至嚴重狹窄和完全閉塞也不一定會引起腦血流的減少;另外一個變量是側支循環的代償,只有當狹窄程度嚴重,而側支代償較差時,才會出現腦供血不足,并引起相應癥狀。當頸動脈狹窄程度不嚴重(不超過70%)或側支代償良好時癥狀一般不明顯,甚至無癥狀。
2、第二方面是斑塊的穩定性,是否為易損斑塊。
頸動脈斑塊一定會造成腦梗塞嗎?答案是否定的。60%以上腦梗塞是頸動脈狹窄造成的,也就是說頸動脈狹窄是腦梗塞發生的主要原因,但頸動脈斑塊狹窄并不一定導致腦梗塞,只有少部分頸動脈斑塊患者最后會因此而出現腦梗塞。
頸動脈斑塊除了造成狹窄外,另一個危險是斑塊在不穩定狀態時可以脫落,導致遠端腦血管的閉塞,造成腦梗塞。斑塊的穩定性決定其最后的結局:a.穩定斑塊可退化,保持穩定,或在幾十年時間里緩慢生長直到可能引起狹窄或閉塞。b.不穩定斑塊像一個破壞了的菜花,易發生自發性糜爛、裂紋或破裂,在血流的沖擊下,就可能會脫離血管,在不穩定斑塊引起狹窄之前即可引起急性血栓形成、血管閉塞和梗死。
無栓子,無梗死。
無斑塊脫落,無梗死。
無不穩定性斑塊,無梗死。
頸動脈斑塊可以預測未來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程度。頸動脈斑塊是一種未病,我們必需重視它。
這需要對頸動脈斑塊進行全面的檢查:CTA、MRA和DSA檢查,以及頸部超聲和斑塊MR檢查。對斑塊的狹窄程度與易損性確定,直接決定了治療方式,包括:他汀,CEA和CAS等。
所以,發現頸動脈斑塊,不用過度恐慌,但是要引起重視。
斑塊的穩定性與不穩定性
三、頸動脈斑塊應該這樣管理
動脈粥樣硬化性頸動脈狹窄常常是全身血管病變的一部分。因此,控制可以導致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是頸動脈狹窄治療的基礎。主要包括:適當運動、控制體重、避免肥胖、戒煙、少飲酒、合理的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斑塊的危險是可控的,甚至可以被逆轉。
對于頸動脈斑塊的管理,指南指出:
2017年中國《頭頸部動脈粥樣硬化診治共識》指出:
對于手術治療,2017年中國《頸動脈狹窄診治指南》指出:
頸動脈斑塊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小結
頸動脈斑塊主要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頸動脈斑塊可以預測未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程度;其評測除了狹窄程度外,還應包括斑塊的易損性。最佳治療為生活方式調節,包括適當運動、控制體重、避免肥胖、戒煙、少飲酒,合理的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必要時佐以藥物,主要治療藥物為他汀。 頸動脈斑塊的手術治療與否應根據不同情況而定,應考慮有無癥狀、狹窄程度和斑塊性質。
--------------------------------------------------------------
作者介紹:盧旺盛
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
強聯智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醫學專家
北京天壇普華醫院神經外科 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