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人問,中國古代史上,為什么唐代成為由盛轉衰的節點?
其實,要回答這種定義式問題,首先要解決一個前置問題:
這是個太過宏大的課題,在專業歷史領域,至少要用十幾篇論文才能講通透,所以各位見諒,我在這里只做結論式陳述,論證過程不做展開。
——————
如果要這么算,顯然,唐代不是中國古代史的極盛,清代才是。
盛唐時期的GDP換算一下大概是300億刀,而到了清代,康乾盛世,GDP是盛唐的6倍有余。
當然,這是以縱軸評判,如果用橫截面的方法評判,唐代,毫無疑問是全球霸主,也是中國古代史上的巔峰。
所謂橫截面,就是同一時期全球所有政權之間的對比,以及各自的占比。
這樣一看,只要對古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工業革命這幾個歐洲大截面有蜻蜓點水的了解,再一對應同一時期的中國,你一定會會心一笑,呵呵,必須是唐代啊。
漢代很強大,但大漢與羅馬的一時瑜亮,讓漢代的GDP在全球占比中并沒有顯出優勢;
清代雖然是中國古代GDP的巔峰,但同一時期的歐洲在文藝復興之后,再經由工業革命,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主導者,清代國力在康乾時期的鼎盛,也是中國古代王朝最后的輝煌。
唐代呢?
唐代同時期的歐洲,公元七至十世紀,正是歐洲黑暗中世紀中最黑暗時期。東方處在極盛,西方處在極衰,此消彼長,唐代的GDP,在當時,占到全球GDP的超過八成。
只有從這個角度上講,唐代才是中國的巔峰。
你當然立刻會想到唐詩的璀璨奪目,但你不能由此定義唐代的文化極盛。中國文化史上的極盛,是在宋代,尤指北宋仁宗朝至徽宗朝的這一段時期。
陳寅恪先生的觀點是,
這個命題太大,沒辦法在短短一個小文章里講清楚。我們甚至不需要將兩宋文化展開,只要找到其中最精華的那半個多世紀,就可以發現,那幾十年,幾乎就是中國古代文化史最璀璨、最耀眼的黃金時代。
大概就是從北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到哲宗元祐年間(1086—1094)。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這半個世紀中的文人士大夫階層中都有哪些巨星?
毫不夸張地講,這期間的很多名相,名臣、畫家、書法家,甚至都不需要達到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那種超巨級別,這一時期的很多二線人物,放到中國歷史上絕大多數朝代,都可以直接排進最頂級的序列。
這就是所謂“造極于趙宋”,的意思。
這個比較玄學,也就是比較主觀,缺乏一個量化的標準。你當然會想到唐代的太宗,但你不知道北宋有一個仁宗嗎?
既然是主觀題,我是答主,我只能以我最主觀的標準說,在我看來,中國古代政治最開明的時代,出現在宋朝,尤指北宋仁宗一朝。
關于這件事,你可以到我的《重新認識蘇東坡》之《坡蘇篇》的篇首找到具體的闡述,不贅。
——————
綜合上面三個維度考量下的評判,所謂盛衰,從大部分標準上講,唐代都不能算是中國的極盛。
又或者,我們可以為題主的問題做一些修正。
題主可能真正想問的是,唐代為什么成為中國最開放的朝代?在唐代之后,中國為什么會逐步走向封閉?
我又仔細想了想,這種問法也不對。
因為在事實上,唐代之后的幾個世紀里,中國并沒有走向封閉。
宋代的外交政策雖然較唐代有所收緊,但這是迫于邊境形勢,與北遼西夏之間必須要保持一定的戰略緩沖帶,而不可能像唐代那樣大開國門,長安歡迎你
長安歡迎你 為你開天辟地
流動中的魅力充滿著朝氣
到了元代,鑒于大蒙古汗國的全球統治地位,啥叫封閉啊?成吉思汗說,
我不是為了改變世界的
我,就是,世界
真正讓中國走向封閉的,是明朝。
這個也不細講了,知乎里有太多明史研究的高手,關于明朝如何封閉的事,各位看看有明一朝的海患如何頻密,就可見一斑了。
所謂倭寇,絕大部分都是中國人,都是因為政府禁止海上貿易而斷了生路才鋌而走險成了倭寇的中國人。
到了清朝,其實康熙朝還好,到了好大喜功、牛13哄哄的乾隆,眼里只有天和我,只要不是中國的,全是廚余垃圾。
中國,徹底進入了一個自閉時代。
——————
差不多就這樣吧,浮皮潦草,希望你能明白。
昨天的文章里轉發了一些新冠相關的數據,用以證明,奧秘科榮,和,流感,之間,的區別與強弱。
有興趣的朋友還是可以去看看,數據不會騙人的,很有意思。
結果,呵呵,立刻有保零派的瘋狗撲上來狂吠,它們真的瘋了。
上一次有這種瘋狗頻繁出現的時代,我還沒出生呢。
有幸,見證時代榮光。
既然當下最重要的事,我解決不了,也不能發表不同意見,那好吧,我們還是回到中國最美好的那個時代去吧。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