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熬到頭了,這月大家可以發多少工資?平時都是怎么算的?
先講個故事:大學那會,有一次和朋友逛夜市,看到在賣那種特色發箍,朋友問老板多少錢。老板說1.5元一個,我朋友說5塊錢3個賣不賣。
老板說,不賣不賣,不還價的。
你看,關系到錢的問題,不能經驗之談,一定要做數學題。
就像我們常說的買一個理財產品,實際的收益和我們想象的可能差很遠。
點擊《恕我直言,你去年理財賺了多少錢?》回看。
1.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大家平時都是怎么算工資的,有沒有想過不同的算法可能到手的錢不同。
比方這個2月就很特殊,2.1到2.3號是春節的尾巴,再加上這個月本來只有28天,再扣除正常的法定雙休4天,實際上班天數就是21天。
那如果你在這個月剛好請假2天,工資怎么算呢?
一般公司財務給我們算工資,要買是按照實際出勤天數算,要買就是按照缺勤天數算,有人可能會說,做加法和做減法不都是一回事嗎?
不較真不知道,稍微算一下,會發現里面大有玄機。
舉個例子,你的固定月薪是3000元,本月你請了2天假,你出勤的天數就是19天。
那你領到的工資會是多少呢?
按照實際上班天數來算:3000÷21.75×19≈2620元;按照實際缺勤天數來算:3000-3000÷21.75×2≈2724元。
兩種算工資的方法差了近100塊錢,固定月薪越高這個差距就差了大幾百。
如果是平常的月份呢,按照每月30天算,公司還是單休,實際的上班天數就是26天。你同樣請了2天假,那你的工資是多少?
按照實際上班天數來算:3000÷21.75×24≈3310元;按照實際缺勤天數來算:3000-3000÷21.75×2≈2724元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你還會發現請假了2天,竟然比全勤工資還高。本來每月拿3000元,請假之后每月拿3300元。
沒錯,導致這個誤差的地方就在于21.75這個基數。
這個基數是怎么來的呢?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國家法定的。它是這么算出來的:
月平均計薪天數21.75=(365-104)÷12月,原理就是在全年365天的基礎上,刨除了104天休息日之后再平均到12個月的平均值。
但按照這種算法的話會出問題,因為它是超級理想的情況。
實際的情況是,當月30天單休制的話,這個基數應該是26天。同樣是請假2天,月薪按照3000元算:
按照實際上班天數算:3000÷26×24≈2769元;按照實際缺勤天數來算:3000-3000÷26×2≈2769元。
這樣就吻合了!也就是說基數不能按照標準的21.75天來算,而應該把全勤的天數26天作為實際基數來算。
但是有的公司懶啊,就按照國家標準21.75天來算,然后按照有利于公司的算法來算,這樣就可能多扣你的錢。
當然,如果公司的兩種算法完全一致,大家也要記住,一樣的缺勤天數,在不同的月份,扣的錢也不一樣。實際上班天數越短,請假一天損失就越大呀。
2.
說到捍衛自己的工資,不能不提避稅。
如果是剛在貧困線上掙扎的朋友,想給自己減負。給大家說一個打擦邊球的避稅方法。
(一顆紅星,繳稅光榮!這里純粹是從理財省錢角度講的)
比如你一個月的工資8000元左右,扣除五險一金后個人所得稅可能要交200多塊錢。
關于個稅、年終獎的算法,回看這篇文章:
這樣你可以先去超市或者購物廣場買200多元的東西,隨便買什么,總金額要大于稅額,接著到服務臺開發票。
(一般發票)
(增值稅普票)
機打普票可以,增值稅普票也可以,一般增值稅專用發票購物廣場不會給你開。開票時抬頭需要寫公司的名字,類別最好是寫日用品、清潔用品和辦公用品。避免出現個人生活用品(如衣服、洗發水)這樣的字眼。
剩下的工作交給財務就可以了。
這個原理就是你把繳稅的錢用來買東西了,以前你每月要交200元的稅,現在可以用這200元買東西,雖然錢一樣沒了,但你買了最需要的東西,還拉動了經濟發展。
*小貼士:
生活中還有有哪些我們容易忽略的套路,有哪些省錢的妙招,我們留言區悄悄說。
-----End-----
聰明錢,笨投資。公眾號:touzi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