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非原創,皆來源于網上搜索匯總,以備不時之需和分享給需要的朋友。
一、結膜炎的癥狀
結膜炎的癥狀為患眼異物感、燒灼感、眼瞼沉重、分泌物增多,眼底充血,當病變累及角膜時可出現畏光、流淚及不同程度的視力下降。其實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紅眼病”、“火眼”。
這個病從中醫的角度來解釋,多為上焦內熱。與紅眼病常常同時出現的還會有牙齦腫痛、咽喉腫痛、頭痛等上焦的熱證。
二、結膜炎的治療
1、急性結膜炎的治療
對于急性發作的結膜炎,吃黃連上清片就可以了。
黃連上清片:黃連,梔子(姜制),連翹,蔓荊子(炒),防風,荊芥穗,白芷,黃芩,菊花,薄荷,酒大黃,黃柏(酒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
功效為清熱通便,散風止痛。
主治上焦內熱。癥見頭暈腦脹,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咽喉紅腫,耳痛耳鳴,暴發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黃赤。
2、慢性結膜炎的治療
(1)虛火上炎引起的結膜炎
如果是慢性結膜炎,經常反復發作,但是病情比較輕微,則多半是陰虛造成的虛火上炎,這時候用滋補腎陰的左歸丸,效果就很好了。實在懶得,煮點兒烏梅湯喝也是一樣,烏梅可以收斂浮火。
(2) 肝經有熱引起的結膜炎
小柴胡湯為什么能治結膜炎?因為肝開竅于目啊,而且肝經也經過眼睛。結膜炎是西醫的病名,在中醫里其實就是肝經有熱在眼睛上的體現罷了。小柴胡清肝膽經熱,治療這個是份內的工作,完全對證啊。用時可以用菊花或者金銀花泡的水沖服小柴胡。
小柴胡湯:柴胡30克,黃芩15克,姜半夏15克,人參(也可用黨參)15克,甘草15克,生姜15克,大棗20克。水煎服,早晚各一次。(劑量來自《中醫十大類方》
柴胡微寒,入肝膽經,和解表里,疏肝解郁;黃芩氣寒,入肝膽經,泄熱止煩;半夏氣平,入肺胃經,下沖逆而止咳嗽,降濁陰而止嘔吐;人參、甘草、大棗入脾胃經,補中益氣和胃;生姜性溫,入脾胃肝肺經,解表散寒,降逆止嘔。
(3)氣虛引起的結膜炎
小貼士:
氣虛以后會有什么結果呢?氣、血、津液相互之間的關系我上周已經說過了,氣虛后必然血虛或者血瘀,津液輸布也會出現問題,容易產生痰飲等病理產物。因此,氣虛往往是其他比較嚴重的疾病根源。
所以氣虛的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再把氣虛的癥狀列舉一下: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蒼白,氣短懶言,體倦乏力,常自汗出,動則尤甚,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苔白,脈虛弱。
辨證論治:
1)心氣虛
癥見:心悸,胸悶,舌質淡,脈虛結代。
治則:益氣養心。
主方:炙甘草湯、歸脾丸。
2)肺氣虛
癥見:咳嗽無力,少氣短息,動則益盛,痰液清稀,平素易感冒,舌淡苔白,脈弱。
治則:補益肺氣。
主方:玉屏風散、生脈飲。
3)脾胃氣虛
癥見:飲食減少、食后胃脘不適、大便溏薄、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緩弱。治則:健脾益氣。
主方:補中益氣丸、參苓白術丸。
4)腎氣虛
癥見:腰膝酸軟,小便頻數而清,白帶清稀,舌淡苔白,脈沉細弱。
治則:益氣補腎。
主方:腎氣丸、右歸丸。
5)肝氣虛
癥見:膽小易驚,目酸而易疲勞,口干面燥,頭目昏花,視物模糊,思維不清,面色萎黃。
治則:補血養肝。
主方:杞菊地黃丸,小補肝湯、大補肝湯(《輔行訣》)。
適度運動也是補氣的好辦法,如果可以,每天快走40分鐘以上是非常好的。
總之,這些所謂的炎癥,都是癥狀,除非是急性發作,病情嚴重,否則確實不需要服藥,利用日常保健改善體質,完全都可以自愈。
有些人,既不愿改變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性,又不想生病受罪,這種好事兒,哪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