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畢業的侄女參加工作三年了,隔三差五找我吐苦水。看著侄女漂亮清秀的臉掛滿了沮喪,我腦子里一遍一遍浮現著十幾年前剛參加工作時幼稚的我……
真心想把自己走過的彎路摔過的坑兒告訴年輕人:請盡快丟掉這些幼稚的職場心理。
踏踏實實地做具體工作
踏踏實實地做具體工作,這沒錯。但只會這樣做就錯了,因為這永遠都是新手初入職場的工作方式,僅靠這個,你永遠成不了高手。
職場遵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總在原地打轉,只懂一項技能,遲早會被人取代。
年輕人,一定要趁著年輕多學點技能,比如業務員要知曉財務方面的知識,財務人員要關心法律法規。
任何一個公司的業務都有關聯性,一定要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留意相關業務,某一天某一崗位突遇空缺,你若有能力隨時補缺,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凡事不求人
初入職場的年輕人,身上保留著學生的謹慎和清高,自尊心強,不愿示弱。工作中遇到問題不愿低頭求教于人。
別!
這種幼稚的心理會讓你曲高和寡,處處碰壁。
很多時候書本上的知識與現實是脫節的。工作中的許多問題不像學校的考試有標準答案,你費盡心血策劃的方案被否決,最終的答案可能更多關乎的是領導的習慣和看法。
這時候你這個新來的就得請教有經驗的老員工,他們的提醒會讓你的努力事半功倍,更何況你的謙虛請教,能讓對方感到被認可被尊重。
默默無聞能忍能讓
默默無聞是一種情懷,在功利的大環境下很難得。但是年輕的你要記住:你的默默奉獻,時間久了會被認為是理所應當,天不佑此類人,生活不助此類人,時代更難容下此類人。
在職場,適度的忍讓可以。但你總往后退,別人會理所當然的往前進一步。習慣忍讓,別人會覺得你好欺負,這無論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都是一種思維定勢,誰也打不破它。
總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初入職場,碰壁很正常。不是工作看不上你,就是你看不上工作。
你垂頭喪氣,牢騷滿腹,你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人幫忙,親人、朋友、同學,你跟他們訴苦,講你遇到的挫折和不公平。
年輕的你,請聽我說,踏入職場的早期,總有那么幾年,生活會斜著眼看你,這時候的你不妨低眉順眼一些,接受來自四面八方對你的質疑。
不要急著尋求幫助,父母會因你著急,親戚朋友各有各的難處,忙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好幫。生活會告訴你,能幫你的只有自己。
容易被感動、被激發、意氣用事
剛從學校走出來,身上的書生氣未脫,人很感性,一身正氣,對于一些不公平的事,很容易一腔熱血頭腦發熱。但無論如何,你一定要冷靜思索,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
有時候職場的事很復雜,年輕的你,少些沖動,遇事一定要冷靜。
瞧不起同事
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容易清高,容易放大別人不如自己的地方,并嗤之以鼻。
在職場,每個人的崗位都有存在的道理。
職場講的是效益,你給公司帶來的效益決定你的地位。有些吃白飯的人很礙你的眼,別生氣,也許她的背后有人決定著公司領導的座位,也就是說公司效益間接跟這位吃白飯的人有關。
年輕人,不要急,沒有絕對的公平,不公平才是常態。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這是年輕人最容易犯的錯誤!
真正的友誼很少發生在同事之間。職場忌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說話要留三分余地,你覺得不公平的事別人也清楚。
所以,跟同事最好保持適當的距離,你的沒距離,會讓別人為保全自身而與你保持距離。
把單位當成慈善機構
一旦在單位落穩腳跟,有些人便開始產生依賴性,覺得這就是我賴以生存的地方。
我一朋友,大學畢業后進了國企,端上了鐵飯碗。隨著結婚生子,她的人生重心逐漸傾斜到家庭和孩子,開始遲到早退,頻繁請假。甚至把放學的孩子接到單位,嬉笑亂跑,時間久了同事們都不高興,領導也變得嚴肅起來。
這時的她沒有低調收斂,反而拿自己曾經的成績和領導叫板,結果領導撤銷她的職務,將她安排到一個無關緊要的崗位。
永遠不要把自己想的太重要,你吃誰的飯就得聽命于誰,當你對單位“沒用”的時候,別提曾經,單位不是慈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