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現實的企業管理活動中,很多管理者因為管不好事、帶不好團隊歸咎于企業給自己手中的權力不夠大。真的是這樣嗎?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弄清楚管理者手中的權力從何而來?
當你成為一名管理者,企業就賦予了你一定的權力,也就是按照企業的規章制度,你有了指派下屬干活、指揮和指導他們工作細節的權力。同時,你也有了獎賞和激勵下屬的權力,你可以表揚他們,甚至決定他們的報酬。如果他們的工作令你不滿意,你也有批評和懲罰他們的權力,具體如下:
1、行政管轄權:這是基于組織架構的權力,我是主管、經理,你要按我說的做;
2、獎懲權:管理者有對下屬行為結果進行獎或罰的權力,通俗講就是蘿卜加大棒;
3、薪資調整建議權:管理者對下屬的工資、績效調整,職業生涯晉升通道的設計有直接建議的權力。
管理者既然有了這么多的權力,為什么依然覺得不夠呢?
我們從一名普通員工晉升到一名主管、經理以后,企業賦予了我們行政管轄權、獎懲權和薪資調整建議權這3個權力。其實這3個權力是隨著我們的職能職級的調整,企業無形中賦予給我們的,但還有很多人覺得自己的行政管轄權、獎懲權不夠大,薪資調整建議權不夠權威。
原因就在于很多企業還是以粗放的方式做管理,簡單粗暴地行使手中的權力。比如,企業沒有一套完善的薪酬管理體系,員工升降職位、加減工資完全由上司個人評價說了算,或者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權力對員工進行重獎重罰。在這種情況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的矛盾會越來越多,員工也越來越不服管,所以,管理者就開始抱怨手中的權力不夠大。
如果管理者只看到企業賦予自己的行政管轄權、薪資調整建議權、獎懲權,這是對權力很大的誤解,這樣是做不好管理的。
其實,作為管理者,除了企業賦予的行政管轄權、薪資調整建議權、獎懲權,更加要關注我們“與生俱來”的3種權力:專家權、表率權、人格權。
1、專家權:是指特殊技能或專業能力。它是基于管理者的專業知識或技能,由于管理者擁有的專業知識,所以員工信任并尊重他的決定。
GE(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前任CEO韋爾奇有一句名言:“當你成為領導者之前,自己的成長是成功;而你當了領導者之后,幫助他人成長,才是成功?!边@其實在強調,作為管理者、領導者你要有足夠影響他人的能力,首先要求的則是你有過硬的專業技能,能夠幫助下屬解決工作過程中的困難。
2、表率權:建立在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認可和信任的基礎上的,作為其他人的表率;
當我們有了工作專業能力以后,在公司的規章制度下,在公司的這個平臺上,我們個人有沒有起到一個表率的作用?我們是用嘴巴要求別人做,還是我們自己身體力行地做到了?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夠影響他人,才能夠讓別人也按照你的要求做;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行不言之教,讓團隊緊跟你的步伐。
3、人格權:即,人格魅力。
我們經常講一個偉大的領導,一個優秀的領導者都有著自身一定的人格魅力,這個人格魅力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人格權。
通俗點講就是,作為領導者、管理者,你看起來像個“領導、管理者”嗎?這里不是指外表,而是你的能力、知識、品格,也就是我說的人格權。作為管理者在管理活動過程中,要懂得塑造自己的人格權。比如,你是不是能夠經常幫下屬解決困難?你每次對下屬的承諾是不是都能兌現……
結語:企業賦予管理者的“行政管轄權、獎懲權、薪資調整建議權”是屬于壓力型的權力,而“專家權、表率權、人格權”是屬于動力型的權力,管理者要更加注重“動力型”權力的培養。
因為權力,本質上是一種影響力、精神領袖,一種讓別人自愿接受你的影響的能力。從這個層面上而言,管理者的權力是員工賦予的,當管理者自身的管理專業水平不斷提高后、當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出來后、在下屬面前能時時處處做表率,這個時候才能成為一個優秀、卓越的管理者。
所以,一名優秀的管理者,請記住,做管理靠的不是令人畏懼的權力,而是靠你的影響力,影響他人的能力,包括自己。而這種影響力則主要從你的專家權、表率權、人格權中修煉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