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乃萬病之源,濕氣對人體的傷害緩慢而隱蔽,尤其需要早發現早治療。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導致濕氣過重。
1 .喜歡飲酒。
2 .缺乏運動。
3 .吃生冷食品。
4 .久坐不動。
5 .晚睡晚起。
6 .口胃太重。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
濕是最容易滲透的,濕氣重的人一般都伴有脾虛,脾臟主運化,脾虛導致大都無法運送營養物質和輸布水分。一旦脾胃受損,那么食補祛濕的方式就顯得太漫長了,所以臨床中醫調理最為推薦。正所謂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氣重會造成百病叢生。
1、傷害關節
2、帶下病
3、月經不調
4、肥胖和浮腫
5、影響排泄
6.皮膚差頭發油
【食療祛濕方】陳皮薏仁鴨湯
原料:水鴨肉250克、陳皮6克、炒薏仁30克、蓮子肉30克、淮山12克、生姜10克
做法:鴨肉切塊,薏仁、蓮子冷水浸泡2小時,所有材料入鍋,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煲2小時,加料出鍋。
功效:薏仁祛濕,加水鴨可補脾健胃、祛濕止瀉。此湯對濕氣重、大便稀爛、脾虛者尤為合適。
【中醫調理方】扁豆茯苓飲
材料做法:扁豆20克,茯苓20克,炒薏苡仁20克。水煎煮,早晚各1次。
功能:益氣健脾,利濕止瀉。適用于氣虛體弱,脾胃不足,食欲不振,大便稀薄等。
白扁豆入脾胃二經,能通利三焦,化濕而不燥烈,甘溫補脾而不滋膩,具有解暑化濕、補脾止瀉的作用,常年脾虛有濕,食少便溏諸癥尤為宜用。
【中醫外敷方】——穴位貼敷很方便
一般選用艾草,藿香,蒼術,陳皮等十幾種藥材入貼,此方是從(濕熱調辯)、(傷寒論)(千金方)中汲取精華而成,可以有效祛濕,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其中【亦-珍-堂.祛濕貼】是其代表名方,有200年傳承,被列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祛濕圈中比較出名。
此方受到食藥監局認可。藥性溫和、標本兼顧,一般2到3個周期,可以有效祛濕,目前九成以上人群反饋較好,藥店不方便買的話,桃寶搜【亦-珍-堂.祛濕貼】就可以輕松用上。
使用時候:只需貼敷在神闕穴(臍部)能夠充分緩解吸收體內濕氣,非常方便。
【生活祛濕小妙招】
1 .避開環境的濕氣,多曬被子
2 .水分攝取要適量,少吃重口味的東西,飲食要清淡。
3 .按時睡覺不熬夜
4 .避開生冷、甜膩食物、酒
5 .多用蔥、姜、蒜
6 .睡前熱水泡腳,這樣可以刺激我們腳上的經絡,像足陽陰胃經、足太陽膀胱經等,起到健脾胃、去濕、暖身驅寒的作用。泡腳可以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使體內濕寒之氣排出體外,還可以解乏助睡眠。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