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怎么辦?吃唄!經常餓怎么辦?那你可能病了!
營養學上所稱的饑餓指機體未能得到或未能充分得到自身營養所需的氧、熱能或營養素的狀態。饑餓感的出現不單單是因為食物攝入不足出現胃排空出現饑餓,現在還出現了由疾病驅動而出現的經常性饑餓,那就是糖尿病。
“饑餓感”是糖尿病人經常會有的一種反應,特別是正在用藥治療的糖友,常常會感到饑餓。常有糖尿病患者說“有時餓的心慌”這是怎么回事兒呢?
糖尿病患者為什么會有饑餓感?
糖尿病患者總是出現饑餓感主要是因為糖利用不好。糖尿病是由胰島細胞受損引起的,而胰島細胞所分泌的胰島素是分解葡萄糖的酶,因為胰島素的減少人體不能將糖轉化為能量補充自身消耗,于是只能反復出現饑餓感,催促患者進食。但如果采取一餓就吃的方式,就會進入到一個惡性循環。血糖越進不了細胞,人就越餓,越餓越吃,血糖就越高,對人體的危害就越大。
那該怎么緩解饑餓感呢?
在飲食與藥物控制的過程當中,糖尿病患者經常出現饑餓感,而多次血糖檢查又無異常,就要考慮饑餓感的產生與飲食控制及飲食結構不合理有關,應該做好飲食調整,其原則包括以下幾方面:
●主食不能吃得過少:主食是機體熱量的主要來源,不能吃得過少。一般來說,輕體力勞動者每日主食量為300~400克,重體力勞動者每日則應達到500克以上。
●少量多餐:將每日飲食總量分配到4~5餐中,白天每3~4小時進餐1次,睡前1~2小時少量加餐。這樣,既能避免餐后高血糖,又可避免“餓得慌”現象。
●葷素搭配:不要單純吃素,而要葷素搭配。但要注意控制動物脂肪的攝入,瘦肉和魚蝦也可適當吃一些,這樣可以延緩胃排空速度,避免時常產生饑餓感。
●多吃蔬菜:進餐時多吃一些蔬菜,餐后還可吃點含糖量低的水果,以增加飽腹感。
●身邊常備零食:患者需要在身邊常備一些糖果、餅干和含糖類飲料,一旦出現饑餓感即吃幾塊餅干和喝幾口飲料。
如果飲食控制計劃適宜,就必須堅持到底。要知道糖尿病患者吃多了,吃進去的東西倒是也消化、吸收了,但卻無法被充分利用,只是產生了高血糖,破壞一下身體后就從尿中排出去了,身體得不到能量,所以越感到餓。只要堅持控制飲食,以后身體逐漸適應了,肚子“餓小了”,腸子“餓細了”,也就不那么覺得饑餓難忍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