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小的夸克到巨大的恒星,一切都由四種基本作用力控制,它們分別是引力、電磁力、強力和弱力。它們以一種微妙而平衡的方式穩定和改變著世間萬物,如果剝奪其中任何一個作用力,宇宙將無法辨認。
引力源于物體質量的相互吸引,哪里有物體質量,哪里就有引力。因為有了引力,熟透的蘋果會“咚”的一聲落在地上;人類得以在地球上站穩腳跟;地球也圍繞太陽運行,汲取著它的能量饋贈。如果沒有引力,大爆炸后四散的物質將永遠不會相互吸引,匯聚成第一顆恒星,宇宙將一片混沌。
如果說引力創造了恒星,那么電磁力則維系了物質最小的單位——原子的基本結構。原子的電子帶負電荷,原子核帶正電荷,電磁力本著“同性電荷相斥,異性電荷相吸”的原理,將負電荷的電子保持在圍繞著正電荷的原子核的軌道中,形成了原子。電磁力起源于電荷,如果一個粒子不帶電荷,則不會受到電磁力的影響,既不會感受到排斥力,也不會感受到吸引力,它深深地影響著原子、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摩擦力、浮力和彈力等,從微觀上看都是原子、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所以它們本質上是電磁力。
和電磁力一樣起源于電荷的另一種基本作用力是強力,不過起源電荷有所不同,它的起源是夸克間的電荷。它將質子和中子中的夸克緊緊地束縛在一起,使夸克相互結合,形成復合粒子——強子,其中最穩定的是質子和中子,然后質子和中子再結合成原子核。
不同于強力對夸克的推拉作用,弱力直接可以改變夸克等粒子的類型,因此它也是粒子衰變轉換的力量,支配著核聚變、核裂變和放射性衰變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