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逛商場的你不知道有沒有留意過化妝品區的廣告招貼畫,彩妝主角已從女生換成了男生,前不久MAC的唇膏找了張藝興(小編就不放那張大片了),CHANEL出了男生專用的化妝品系列,李佳琪的銷貨能力遠超各位女性美妝博主,于是,“她經濟”滑向了“他經濟”。
另外,多方平臺對養寵物的群體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養寵消費人群趨年輕化和女性化,75%養貓和養狗的群體以80后、90后為主。2018年度中國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達到1708億元,這一市場還在以相當規模擴大,寵物兔、寵物鳥、寵物蜥蜴等等,只有想不到,沒有養不了。
結合上面兩條資訊可以看出,原本受眾面很小的寵物經濟和男性經濟正成為主流文化。現在的購物中心設置一處寵物店或擼貓咖啡館已經成為網紅招商之選;廣告展板上的美妝模特亦男亦女,只要能促進銷售,都是好廣告。
受低估的男性經濟
東方證券研究報告顯示,不同年齡段的男性消費者,在消費品類方面有不同偏好:
16-25歲:消費支出主要在體育、游戲、服飾、美妝等領域;
26-36歲:主要消費領域開始向3C電子產品、汽車、旅游、保健等傾斜;
37-50歲:主要為手表、奢侈品、汽車、旅游等;
51歲以上:更注重個人健康的消費支出。
通過以上報告可以看出,得益于經濟發展帶來消費能力提升,男性更加注重自我價值的體現,并且傾向于通過消費彰顯自己的消費個性、社會地位和生活品質。
男性消費五大“變量”
購物數據顯示,無論是男性消費品類的豐富度,還是線上線下衍生市場,涉及男性消費的領域已經開始釋放出巨大潛力,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的消費特點。
■ 美妝品牌成為男性消費新寵
不知是“口紅經濟”還是“顏值經濟”影響,男性也逐漸涉足那些長期為女性壟斷的消費品類,最直接的表現便是男性護膚品及美妝行業的興起。
天貓2018年“雙11”《中國男性好色報告》顯示,中國男性花費在護膚、理容、美妝上支出越來越多,男士蜜粉銷量增長249%、男士眼影和男士高光也分別增長了544%和505%。
圖片來源:天貓2018年“雙11”《中國男性好色報告》
唯品會大數據顯示,近三年唯品會平臺上男性護膚品銷量幾乎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面膜成為男性美妝領域最受歡迎的品類,BB霜、口紅、眉筆也成為很多男性偏好的美妝品類。
潮流、個護用品,包括香水、美妝等與個人形象密切相關的商品購買率提高,這也說明顏值消費已經成為男性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
知名彩妝品牌Tom Ford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從洗面奶到遮瑕的九類產品,來滿足男士的需求;2016年推出的LIPS AND BOYS系列唇膏更是以Tom Ford身邊50位男士的名字來命名。
圖片來源:海報時尚網
2018年9月,Chanel品牌發布了2019男士化妝品系列 Boy de Chanel,這也是CHANEL 首次推出男士化妝品,涵蓋粉底液、唇膏和眉筆三款基礎化妝品,滿足男性日常妝容的打造。
除此之外,百雀羚、相宜本草等護膚品牌也相繼推出男士系列,可以看出男性美妝市場正迎來蓬勃發展期。
原來只看過那些偶像明星涂著眼線出場,忽然見身邊化妝的男生越來越多,購物中心男導購們涂著最潮流的珊瑚色眼影粉墨登場。2019年已經快走完一半的今天,聊年輕男生也紛紛效仿流行妝容,年長男性囤面膜,只怕已是舊聞了。
■ “潮牌”搜索量超三億 成男性服飾消費新選擇
原本姐夫穿潮牌,還需要我們的鼓勵,潮牌對大眾意味著另類;如今,潮牌占據了男士們大半個衣柜,成為了個性、時尚、精致的代名詞,而且服裝種類也涵蓋了更多方面。
淘寶大數據顯示,2018年以“潮牌”為關鍵詞的搜索量超三億,其中服裝鞋履是潮牌消費的主要品類。
以95后為代表的年輕男性,他們化妝穿潮牌唱嘻哈,創造了新的消費需求。這批年輕的中國潮人們正在用“潮牌”表達消費心理和個性。
潮男市場的巨大潛力正在吸引更多品牌采取針對男性消費者的行動。
打造國內女裝品牌MO&Co的EPO集團推出旗下男裝Common Gender;江南布衣迎合男性追求潮流個性的審美需求從而擴大品牌矩陣,推出新男裝品牌SAMO等。
CLOT是第一個將國潮帶入國際的國潮品牌,與NIKE、Adidas、匡威等國際知名品牌和設計師有聯名合作,把“潮”做到極致。李寧也加入了國潮的隊伍,通過獨特的設計與成功的營銷,進一步奠定了自己在年輕人心中的地位。
對于一些聯名款或限量款的明星潮牌單品,90后尤其是95后年輕男性密切關注發售并排隊購買,表現出極大的熱愛與追捧。
DIOR HOMME選擇與KAWS合作,2019年春夏系列廣告剛剛發布巨型的BFF玩偶身穿Dior經典西裝的KAWS 形象橫躺在畫幅中央,著實有趣。
潮牌“大哥”Supreme一直樂此不疲的與各家合作,連奢侈老牌Louis Vuitton也愉快的聯名了一把,將Supreme紅與LV經典monogram印花結合,單品包括了各式成衣、包包、配飾(帽子、眼鏡、圍巾、腰帶等等),甚至還有聯名款滑板。
平民界的合作更是觸手可及,比如發售當天就傳出顧客大打出手的H&M與KAWS,價格都特別親切的后果就是那么讓人堪憂吧。
■ 男性更偏愛消費智能產品 呈現高端化、細分化趨勢
互聯網時代,新中產男性是智能硬件產品的購買主力。
京東大數據顯示,購買智能硬件產品的男女比例是7:3,在最受男性喜愛的智能產品中,排名位列前五的單品分別是:
小米手環
空氣凈化器
虛擬現實智能VR眼鏡3D頭盔
斐訊智能體脂秤S7
小蟻(YI)智能攝像機夜視版1080P
令小編感到驚訝的是大疆的產品竟然沒有上榜,身邊那些男性偽攝影愛好者或者攝影大咖們都是人手一臺航拍器,出國必備之品非他莫屬。智能體脂稱的上榜真是在意料之外,看來“顏值經濟”還會紅火很久。
與此同時,新中產男性對智能硬件產品的消費逐漸呈現出高端化、細分化趨勢,在選購智能硬件時,數碼達人測評、線下體驗試用、朋友口碑推薦是其選擇消費的3個重要原因。
這也代表著新中產男性知識面更廣更深,消費理念也更趨理性,變得更加“會買”。
■ 追求個性與品質 高端消費市場的買單者
在消費升級大趨勢下,對比女性,男性更加注重質量、質感,是高端消費領域的中堅力量。
《中國奢侈品網絡消費白皮書》顯示,網絡奢侈品消費中,奢侈品消費人群男性占比達到51%;
中產階級人群中男性比例占比63.4%,遠遠高于女性,而個人凈值超過50萬美元的單身男性是奢侈品消費主力。
QuestMobile數據顯示,超過90%的高消費男性對于商品品質更為重視,愿意為高品質買單。
而這類人從興趣偏好上看,他們對理財、汽車、旅游、文玩古董等奢侈品消費十分感興趣。
數據來源:QuestMobile
在奢侈品領域,以LV“老爹鞋”為例,在2018年初的巴黎時裝周亮相后,便開始引領運動時尚風潮,線上“老爹鞋”銷售一路增長,2018年3月消費額環比增長72%,更引起各大運動品牌競相推出“老爹鞋”系列單品。
此外Burberry、Coach的最新財報都顯示,男裝以及配飾部門是支持其銷售增長的主要原因,側面反映了男性在奢侈品消費領域貢獻很大。
圖片來源:Steppy潮流周志公眾號
■ 娛樂、健身、旅游 更重視生活和體驗
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游戲電競、運動健身、黑科技等泛娛樂消費已經成為男性消費重要的一部分。
根據《他經濟——Men Are the New Women》專題報告,國內大量迎合年輕男性和中產男性相關的消費領域,包括社交網絡、游戲與電競、運動健身、海外旅游等業態正在蓬勃發展。
數據顯示,男性在社交、視頻、資訊和游戲方面的TGI非常高,表明男性在泛娛樂領域有更高的消費需求。80、90男性后熱衷“黑科技”和體驗感等泛娛樂業態的消費,尤其是互動性、新奇感、參與感更強的科技體驗消費。
電玩城還借助VR技術,結合游戲內容,營造高空索道、戰地守護、射擊訓練等場景,打造全新的娛樂體驗。
線上線下更趨融合 購物中心創新布局男性消費業態
回歸到線下的購物中心,雖然化妝品、服飾、鞋包等女性消費業態仍占據大半,但男性消費業態已經成為購物中心新的發力點。
那么,購物中心在進行男性消費業態規劃的時候,如何挖掘線下男性消費業態的潛力呢?
■ 電玩城:新奇刺激的玩樂氛圍
在購物中心引進的多個體驗業態中,電玩城是其中一個重要布局的業態。
有資料顯示,電玩城消費者以男性消費者為主,占比高達80.3%。近兩年各大購物中心引進的熱門電玩城有:星際傳奇、超級隊長、身臨其境VR主題公園、星力電玩城等。
購物中心發力電玩城,不僅能激發男性群體的消費興趣,吸引其前來消費,也能夠延長其停留時間。
■ 新興運動業態:承擔多種功能 以小眾帶動大眾
“全民健身時代”的到來,“運動經濟”發展勢頭迅猛,而運動業態消費主力——男性客群成為購物中心不能忽視的消費潛力群。
如今的運動業態已不是以單一形態的健身房呈現,也承擔了演藝、娛樂、展覽、教育等多種功能。購物中心引進運動業態時,應考量其是否符合多元化、專業化、個性化、娛樂化的方向,及提供意想不到的消費體驗。
引進新興運動業態,如騎馬、射箭、射擊、卡丁車、賽車、飛行、垂直風洞體驗等,也是近年來不少購物中心的新嘗試。
垂直風洞體驗
圖片來源:大連凱丹廣場
■ 電競館:酣暢淋漓的競技快感
隨著IG的各種新聞甚囂塵上,男性尤其是90后、00后年輕男性,更熱衷于電子競技游戲了。
調查顯示,中國游戲市場份額達到了2036.1億,同比增長23.0%。對于線下而言,購物中心中也可以順應這一趨勢引進更有科技感、更好玩的電競品牌,吸引更多的男性群體。
線下電競館除了提供專業的游戲設備,更會舉辦各種線下比賽,職業玩家能通過線下組隊等與興趣一致的人互動,享受游戲競技帶來的樂趣,而非職業玩家可通過職業化硬件、賽事提升體驗感。
另外,“電競+酒吧”、“電競+餐飲”等經營模式,提供一站式游戲與體驗服務,也不失為購物中心培養男性忠實“粉絲”的好方式。
■ 男裝設計師品牌、潮牌:獨具一格的風格和品牌態度
京東數據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男性最愿意花錢的10大品類》中,男裝排名TOP1。受“顏值當道、精致男孩”等潮流文化影響,男裝消費得到持續增長,內陸男裝市場規模五年內預計將增長超過2000億元。
如今的男性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更為注重的是品質消費,關注產品款式、質量,而非價格。另外,設計師品牌、設計師買手集合店、快時尚旗下高端品牌、輕奢品牌等都越來越受歡迎。
■ 3C體驗店:科技范兒 重用戶體驗
3C線下體驗店備受消費者喜愛,特別是男性消費者的追捧,主要因為其形式新穎,具備科技感和體驗感。3C體驗店一般集合電腦、手機、消費電子產品為一體。
其中,不少購物中心選擇引進小米之家、京東之家、大疆創新旗艦店等3C體驗店,既可發揮品牌自身的粉絲效應,也能以潮流科技產品滿足年輕男性顧客需求,進一步豐富業態體現差異化,為購物中心引流,可謂一舉多得。
寵物經濟的四大趨勢
據APPA統計,我國寵物總量位居全球前三,寵物行業消費前景可觀。
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實體商業項目抓住機遇,推出寵物主題商業,從利用公共空間設置小型萌寵樂園,到引入寵物用品店、寵物酒店、寵物主題餐廳、寵物百貨和各類寵物活動中心等寵物相關消費業態,玩法越來越多樣化。
室外公共空間設置萌寵樂園
一些購物中心開始利用部分室外公共空間,設置萌寵樂園,配備障礙物、迷宮、爬梯、豪華游泳池等寵物游樂設施,集培訓、游樂、寄養為一體,打造大型高端戶外寵物樂園。
例如,上海七寶寶龍城市廣場的BOBO寵物空間,提供寵物游樂、寵物培訓、酒店式寄養、寵物美容、寵物零食以及生活用品零售等服務,吸引不少愛寵人士攜帶寵物前往玩耍,交流養寵心得。
購物中心利用室外公共空間設置萌寵樂園,不僅能豐富購物中心業態和體驗感,同時也能吸引客流。
打造愛寵人士專屬全業態寵物消費空間
如今,購物中心也在嘗試打造“多元化寵物精品店+線上寵物服務平臺+線下寵物配套服務”模式的全業態寵物消費空間,在經營寵物用品、食品之外,擴大經營范圍,結合銷售與服務,布局寵物服務及寵物相關的其他產業。
朝陽大悅城一樓的引入的Mr.Doggy,是國內目前為數不多集寵物美容、營養改善、寄養訓練、技能比賽等為一體的體驗式寵物消費空間,主要由兩部分組成:
180㎡室內國際一線寵物品牌精品店
占地2500㎡的室外寵物樂園
圖片來源:朗諾愛寵公眾號
新零售寵物店模式
新零售寵物店以寵物主人的需求為服務目的,關注個性與特性,這樣消費才得以被衍生,產生更高的復購率。
瘋狂小狗首家線下旗艦店不僅擁有寵物用品、洗護服務等基礎功能,還加入了寵物養成、游樂、互動等“新零售”銷售模式。
寵物新零售模式憑借電商、自媒體平臺已有的龐大粉絲基礎給購物中心帶來客流,而且實現了線上線下的聯動智能化服務、人寵社交等一系列內容,將進一步為養寵家庭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
'寵物+餐飲'、“寵物+文創”等跨界業態
如今,購物中心餐飲業態也在不斷創新,希望帶給消費者更舒適、更愉悅的用餐體驗。
以'貓咪咖啡''狗狗咖啡'為代表的'寵物+餐飲'跨界業態開始涌現,星巴克寵物友好店推出爪布奇諾和星巴克無濃縮美式兩款寵物專屬飲品,它們將寵物、寵物美容、咖啡、輕食等相結合,使消費者能夠與自己的愛寵共同就餐。
購物中心引進這種'寵物+餐飲'不僅能夠延長消費者停留時間,一定程度上也加強了消費者與購物中心的黏性,有利于培養忠實粉絲。
此外,將文創與寵物經濟結合,不斷提升消費者養寵體驗,使文創業態變得好玩有趣,也是目前購物中心業態創新的一種新思路。
養身潮催生“醫療+”經濟
在同質化困境下,“醫療健康”成為購物中心尋求差異化、滿足“挑剔”消費需體驗需求的又一個突破口。
引進體檢中心、齒科診所
從購物中心的角度來,齒科、口腔診所面積靈活,且承租能力強。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購物中心內的齒科摒棄了醫院冷冰冰的環境,個性化服務體驗感更強。
基于這兩方面的考量,齒科、口腔診所開始進入購物中心,購物中心也熱衷于引進此類業態打造差異化。比如,深圳壹方天地與龍華九方均引進了親和齒科iSmile隱形矯正中心。
除了口腔牙科業態,體檢中心也是比較受歡迎的一種醫療健康業態。
購物中心布局體檢中心可細分到具體人群,例如兒童、老年人等。在場景打造上也會因客群而異,兒童主題的體檢中心在內部空間的打造上會偏向童趣,并設置多個兒童主題來裝飾空間,幫助孩子放下戒備、放松心情。
以醫療健康、養生為主的中醫養生館
購物中心引入中醫養生館,摒棄了診所的冰冷守舊,結合現代時尚風格,在內部空間、場景營造,甚至產品包裝上均進行了創新,營造更加休閑、放松的體驗場所。
據悉,現在市面上的中醫館大致可分為三類:以同仁堂、回春堂等為代表的古典風;以正安中醫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此外還有新派的科技、時尚現代風。
新零售模式下的正安中醫
聚焦醫美,引入多功能美容機構、醫美周邊業態
針對醫美,購物中心也嘗試針對性引入抗衰老、皮膚科等為主的醫療美容機構。醫美業態細分之下,以微整形為核心,包括修眉、整雙眼皮、祛斑、瘦身等,同時延展其他一些與美麗相關聯的業態,如化妝品跨境平臺、美容美體、美發、月子會所、健身以及美麗健康培訓等,形成系統化生活服務平臺。
“醫療+運動”、“醫療+茶飲”等跨界業態
不局限于醫療健康產業本身,往外延伸,醫療健康可外化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用皆可與之跨界。
■ 醫療跨界運動
成都九方購物中心引入了運動康復服務醫療機構—睿荷醫療。睿荷醫療外廳是舒適的休息區域和運動功能訓練區,四周設立了四個獨立治療室,既兼顧運動健康,也考慮到了運動受傷修復等服務體驗。
■ 醫療跨界茶飲
80、90后的“新養生主義”促使茶飲行業發生改變,養生食材的使用越來越多。創立于1669年的中藥老字號同仁堂,聯合摩提工坊共同創辦了“彥悅山”,將傳統草本融入飲品,用純天然、無添加的概念作為賣點,定位于25 歲以上、注重健康的白領群體。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將醫療嫁接到各個相關產業中,既豐富了醫療健康業態的模式,也讓醫療健康業態變得更加有溫度。
小結
當寵物經濟、男性經濟、新醫療經濟在銷售榜單上的比重穩步上升,請不要再叫他們“小眾經濟”。隨著大眾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小眾經濟”各品類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并成為了主要消費市場,看起來需要更新的是我們的陳舊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