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類是降血脂藥物,但有些時候,明明血脂正常了,醫生還是讓吃他汀,這是為什么呢?
這是因為,雖然血脂正常了,但血管壁上的斑塊并不一定能夠清除干凈,尤其是患過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除了能夠有效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總膽固醇外,繼續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還“別有他用”:
1、穩定斑塊
動物實驗證實,他汀類藥物能夠通過抑制巨噬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產生MMPs(巨噬細胞基質金屬蛋白酶,分泌增多會使斑塊的穩定性下降),增加膠原,達到穩定斑塊的作用。
2、抗炎
較多的研究證實,他汀類藥物能抑制炎性反應標志物(CRP)的合成,并抑制抑IL-6、IL-1、SSA等多種炎性因子的合成,進一步抑制炎癥反應。
3、改善血管內皮功能
他汀類藥物通過改善內皮功能,恢復血管內皮正常的抗炎、抗血小板聚集、血管舒張等功能。
總之,他汀類藥物能夠通過穩定斑塊、抗炎以及改善內皮功能等作用,從而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降低二次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如果通過用藥后血脂控制達標,或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減服藥物,但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停藥。
此外,如果出現以下幾種癥狀,很可能是血脂超標了,要警惕!
1、頭暈目眩、乏力、失眠健忘、肢體麻木、胸悶、心悸、肢體麻木等,常伴有超重、肥胖,容易導致冠心病、腦中風等嚴重疾病。
2、間歇性跛行(肢體活動后疼痛)、腦卒中、心絞痛、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血脂長期控制不佳,脂質在血管內皮沉積所導致的。
3、富含甘油三酯的大顆粒脂蛋白沉積在眼底小動脈上引起光折射會出現眼底改變。
有的患者血脂高但無癥狀,常常是在體檢化驗血液時發現高脂血癥,定期檢查血脂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