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習慣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知行合一。
微小目標開始
輕松愉快完成
朋友相互督促
貴在長久堅持
遇到煩心事及時轉念
對自己微笑3秒鐘
每天鍛煉一小時
健康生活一輩子
上午姑娘在家,稍稍放松了一下,晚上會有什么最新指示,靜待指令吧!
......
聽聞大外甥又有了報考“小班”的機會,而家長也開始為孩子考不上優質高中,要不要上二中的問題而憂慮,小編又想起了“當雞頭還是當鳳尾”的話題。
其實這個話題由來已久,眾說紛蕓,各有各的道理。當雞頭有當雞頭的好處,當鳳尾有當鳳尾的優勢,環境不同,起點不同,將來的發展軌跡也可能不同。然而,小編要說的是,要當雞頭還是要當鳳尾,關鍵要看孩子的實力、潛力和自制力,也可以適當考慮家長(及其朋友)的人脈關系。
名校,學習氛圍不同,教學資源不同。老師,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老師,都喜歡好學生,在班級管理中,可能都會分成好學生,重點關注;普通學生,按部就班;差學生,關注度可能也較高,但未必是關注其學習,往往是更關注紀律,別搗亂、別出事就行。所以,孩子非常優秀、承壓能力強,那就毫不猶豫地選名校;孩子潛力大、自我管理能力較差,需要老師對孩子重點關注,那小編建議還是當頭比較合適;孩子會在良好的環境中自我奮斗、自我成長、自我成功逆襲、自我崛起,那就選名校;學校里有家長的熟人、老師或朋友,或者學校的老師更容易接近,會使孩子得到更多的關照,那就選這樣的學校吧,無關乎名校不名校。
在優質教育環境中,長期為尾,孩子可能會長期處在環境壓力、自我否定之中。孩子的信心來自于成就感,如果長期努力而沒有成就感的話,那么他的信心就會減弱,努力程度自然而然也就會衰減了。對于兩個教學水平相當的老師來說,關注孩子的老師可能更受學生的愛戴,也更容易出成績吧。對于自我約束力相對較差的學生來說,能夠得到老師關注的學生會不會成績更高些、信心更足些、發展潛力也更大呢?!
據北青報記者曾調查發現,在京一所著名重點大學有40人被確診為抑郁癥,約占到學校心理咨詢中心訪問量的兩成。智識高、求勝心強的大學生,已然成為抑郁癥高發人群。
而從一些省城的高校的調查報告了解到,每年都有硬“塞”進來的學生中途退學。家長都是“鉆天打洞”找關系讓孩子讀上了名校,就是希望憑借學校的高升學率讓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學。最后一些家長漸漸發現,孩子讀書越來越吃力,成績墊底不說,性情也變得十分抑郁,常常一整天都不說一句話。終于,孩子因為嚴重的心理問題,不得不辦理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