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有一大怪象,即是那些掙扎在生死邊緣的人總是會在走投無路之時選擇投奔梁山,比如梁山的第三任寨主宋江,他本來也沒想落草,卻因為題了反詩成了階下囚,之后被一眾好漢救出這才落草;又如林沖、武松等人,也都是在犯了罪之后迫不得已而落草,當然,武松最初去的是二龍山,后來也被兼并至梁山;甚至就像是石勇這種賭徒、馬麟這種閑漢也都選擇走向落草這條路,咱們讀《水滸傳》都是帶著個人情感去讀的,既然施耐庵將梁山好漢這一群體作為“主角”,自然也就會給讀者一種“他們是好人的錯覺”,其實拋開這種情感來看,“上梁山”或“落草”應該被視為一種打破底線的行為,也就是說落草的人無非就是被生活逼到不擇手段的一群人,要說他們是“好漢”其實是很牽強的。
(武松、魯智深劇照)
就如同絕大多數人的認知那般,梁山上真正稱得上好漢的人其實沒幾個,而提到“真好漢”,多數人也許會提到武松、魯智深甚至林沖等人,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聊過這個問題,故不贅述,但有“真好漢”與“假好漢”之爭又恰恰證明了梁山之上和梁山之下其實沒太多區別,同樣是惡人橫行。
提起梁山上的無賴和混子,你們又會想到誰呢?宋江那弟弟“鐵扇子”宋清,他被視為典型的“關系戶”,就連他這鐵扇子的外號也是不知所云,不過就字面意思來看,扇子是用來扇風的,鐵扇子用起來費力?豈不是暗示他就是個廢物嗎?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宋清上山后干的只是負責梁山宴會事宜,但凡有點實力的哪個不是上陣殺敵,干這后勤工作,不過宋清可不是無賴,他弱歸弱,卻是沒做過什么惡事,他并不在本文要介紹的兩位好漢之中。
(宋江劇照)
宋清弱小卻不猖狂,所以他并不惹人厭,而梁山上另外兩位好漢則是實力不咋地,為人還十分囂張,集混子與無賴的品質于一身,就連作者施耐庵本人也看不慣他們,將他們的惡行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并且連他們的“星號”也定得非常直白,此二人即是“毛頭星”孔明和“獨火星”孔亮。
(孔亮劇照)
孔明、孔亮兩兄弟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可以算是毫無存在感了,因為他們在上山之后幾乎就從來都沒立過功,筆者指的是單人有突出功績,若是那種集體行動湊人頭的活,自然也就不值一提了,他們之所以能夠上梁山,憑借的自然也是和宋江的那層師徒關系,畢竟這倆廢物根本就是三腳貓功夫,要知道他們的師父原著中就只出手過一次,對陣賀拆,就連要打穆春那次也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打起來,可見宋江水平的確是不咋地,他徒弟又能高明到哪兒去?
(孔明劇照)
再說說人品,原著可是寫得十分清楚,這孔明、孔亮的行為幾乎可以用草菅人命來形容了,多數人也許只記得李逵殺人如麻,其實孔家兩兄弟做起惡來一點不輸李逵,原著道:“兩個因和本鄉一個財主爭競,把他一門良賤盡都殺了,聚集起五七百人,占住白虎山。”如果說他人說辭不可靠,孔亮自己的話應該是可信的,原著道:“哥哥孔明與本鄉上戶爭些閑氣起來,殺了他一家老小,官司來捕捉得緊;因此反上白虎山。”閑氣是啥?說白了就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一時動怒便起了殺心,以小窺大,足見此二人平日作惡已是家常便飯了。
若是孔明、孔亮兩人真要是本領通天,像是董平那般有五虎級別的實力做點惡卻能為梁山立功也就算了,這孔明、孔亮完全就是沒本事還要瞎胡鬧,其實施耐庵不僅用原文描述揭露他們的丑惡,就如前文所述,施耐庵還借他們的“星號”也批判了他們一番,此二人一個是地猖星,另一個是地狂星,因為是兄弟二人,連起來讀不就是“猖狂”二字么?這樣的描述很明顯就不是用來形容正派的,所以要論梁山最惡之人,孔明、孔亮當之無愧,他們是又菜又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