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但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很多人在生活中被疾病深深折磨著,濕疹就是生活中一種很折磨人的疾病。
濕疹大多是因為肝臟障礙或過敏體質引起,使人感覺陰濕刺癢,不舒服。我們可以通過手部穴位按摩增強人體的排毒功能,調節內分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較好調理濕疹。下面的文章會給大家介紹幾個調理濕疹的關鍵穴位,有需要的可以參考下。
濕疹五忌
1. 忌肥皂
洗皮炎濕疹患者最怕各種刺激,肥皂,特別是堿性強的肥皂對皮膚也是一種化學刺激,會使病變加重。
2. 忌搔抓
抓癢使皮膚不斷遭到刺激,會越抓越癢,其結果會使皮膚病變區更加增厚粗糙和苔癬化,抓破皮膚又會引發感染。
3. 忌刺激性食物
像酒、濃茶、辣椒、咖啡等會使瘙癢加重,應忌之。
4. 忌熱水
燙有的病人因癢得難受就用熱水燙,結果皮膚毛細血管擴張,紅腫加重,病變區滲液增加,病情更重。
5. 忌亂用藥
皮炎濕疹療程長,易反復發作難以治愈,病人往往亂用藥物,其結果事與愿違,病情未能減輕,甚至加重。
濕疹可以按摩這6個穴位
1. 曲池穴
位置:手肘彎曲成直角,在肘彎橫紋的頂端處。
按法:以指腹按壓,每次10到15下,想到就隨時按。
作用:清熱消炎、抗過敏,減緩紅腫、搔癢等癥狀。
2. 風池穴
位置:后頸脊椎最上緣、左右二側約二指寬凹陷處。
作用:可疏風解熱、去濕、抑制發炎、消腫、止癢。
3. 勞宮穴
位置:在掌心橫紋中,屈指握拳時中指指尖所點處。
作用:清心和胃、消除面瘡的作用。
4. 陰陵泉穴
位置:小腿肚近大腿交界處側邊、往前約一指寬凹陷處。
作用:健脾利濕、降火,緩解發炎、搔癢等不適癥狀。
5. 神門穴
位置:位于手腕和手掌關節處小指那一側的腕橫紋中。
作用:促進面部血液循環、解除疲乏、振作精神、提神醒腦。
手部穴位按摩不僅可以治療濕疹,還可以調節臟腑,以保美容。
6. 合谷穴
位置:位于手背部第一、二掌骨之間。
最后溫馨提醒下大家,在手部按摩之前,一定要先洗手,按摩后再喝一杯清水。
有些患者可能會對偏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產生懷疑,使用前可以先咨詢一下醫生,或者選擇純中藥制劑,無副作用的名家驗方的膏藥進行涂抹。
一些中藥制劑的溫和藥膏,有著獨特考究的炮制和制作工藝,患者將藥膏涂抹于患處后,藥物成分可以滲透皮膚、直達肌膚深層,清楚濕、熱、毒,修復受損真皮層,可以護理肌膚表皮層,對人體形成免疫屏障。
中藥膏藥較西藥來說,具有很大的優勢,西藥副作用較大,患者容易對藥物產生依賴。中藥藥膏藥性溫和,患者使用后,一到兩天患處癥狀即可好轉,并且無任何副作用,患者也不會對藥物產生依賴。
凡是頑固性濕疹、蕁麻疹、皮膚瘙癢紅腫、兒童痱子、濕癢丘疹等皮疹、皮膚病患者都可以使用中藥藥膏進行涂抹,效果會很顯著。
濕疹常反復發作,食物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最好的藥,日常通過合理的飲食有效防治濕疹的發生,不失為一種方便可行之道。中醫給大家推薦幾道適宜蔬菜和水果,建議濕疹患者長期服用。
濕疹適宜蔬菜和水果
1. 綠豆
性涼,味甘,有清熱、祛暑、利水、解毒的作用。急性皮膚濕疹者食之,有助于祛濕清熱。
2. 白扁豆
性平、味甘,亦藥亦食,能補脾胃、化濕熱。皮膚濕疹患者,常食白扁豆,脾健運而濕熱去,有利于治好濕疹頑癥。
3. 瓠子
性寒,味甘,能清熱利水濕。有醫藥書中說它治瘡毒,皮膚濕疹也可以說是一種瘡毒之病,食用瓠子清利濕熱則濕疹可愈。簡單有效的食法以煎湯服用為宜。
4. 冬瓜
性涼,味甘淡,有利水和清熱作用。《本草從新》說它能利濕去風,故對急慢性濕疹者有益。
5. 西瓜
性寒,味甘,有清熱、解暑、利小便的作用,皮膚濕疹者宜食,可使濕熱之邪從小便而去。亦宜用西瓜皮煎水代茶飲,同樣可以收到清利濕熱的效果。
6. 絲瓜
性涼,味甘,皮膚濕疹者宜常食之,可以起到清熱、涼血、解毒的效果。
7. 山藥
性平,味甘,功在補脾胃、健脾運。皮膚濕疹患者緣于脾失健運,濕熱內生。常吃山藥健脾胃而水濕漸化。一年四季,均宜食用,炒食煮食或煎湯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