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貓戲圖》局部
徐悲鴻十分喜愛貓,對貓有著獨特的感情,他筆下的貓嬌敏機靈,往往凝聚貓的瞬間神情,頗具動態,雖似信手拈來,卻又功力不凡。甚至在贈呂恩女士《貓》時,徐悲鴻幽默地自詡:'人家都說我的馬好,其實我的貓比馬畫得好。'
徐悲鴻《貓戲圖》
此幅《貓戲圖》畫園石上兩只花貓剛曬完太陽。左側一只伸著長長懶腰的貓張口閉目,盡情地舒展自己的腰身,右側一只則翻身凝視下方。畫家以寫意的筆法營造出一幅清新和諧的景象。貓的表現極其生動傳神,你似乎能聽到它愜意的鼻息。
徐悲鴻《貓戲圖》局部
貓身上的紋理以深淺不同的墨色點成,自然暈化間現出毛絨絨的質感。貓的用筆用墨,既不追求書法連綿不絕的意味,也不拘泥中鋒的含蓄性,而是致力于對象的造型效果,依據雙貓的骨骼結構和物性,組織筆墨的濃淡枯濕與疏密聚散。
徐悲鴻《貓戲圖》局部
徐悲鴻在用西方寫實觀念改造傳統花鳥畫的同時,又特別注意保持中國傳統“得其天真”的美學觀,發揮宣紙、彩墨、毛筆等工具材料的特殊性能,使兩花貓身上的色澤墨暈,呈現出一種油畫所不可能有的水靈而潤澤的風致,形神兼備,神采如活。
徐悲鴻 《貓》
徐悲鴻 《貓》
徐悲鴻 《貓》
徐悲鴻 《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