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委機關報《新華日報》8月14日刊發題為《提高生育率: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的署名文章。文章稱,在未來二三年內,隨著我國第三次人口高峰期的育齡婦女逐漸退出育齡期,以及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導致的生育堆積效應釋放結束,我國的人口出生率必然面臨斷崖式下跌。“少子化”的后果是十分嚴重的,提高生育率應成為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面臨的新任務。
文章認為,我國鼓勵生育的措施可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應對政策。短期內,應全面放開生育,優先發展幼教產業和公共托幼服務,加強國家義務教育體系。中期內,建議建立生育基金制度,并妥善利用好存量的社會撫養費,通過花費較小的經濟手段來鼓勵家庭生育;延長產假并建立育兒假制度;制定鼓勵生育的住房政策,等等。長期內,待以上政策效應遞減時,應充分發揮財稅政策的調節作用,對多孩家庭和女性再就業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并對多孩家庭給予財政補貼。
文章還提出,中央應制定鼓勵生育政策的基本框架和原則,各地政府可根據當地的生育率以及老齡化程度,制定地方性的人口政策。這樣不僅能促進人口發展的地區均衡,而且可總結各地試點經驗,為下一步大規模實施奠定基礎。
謝邀。
資本主義社會只有一種病,窮病。
如果不是一切,那么至少絕大多數社會問題都是由此產生。
如果不考慮開放的外部環境,那么封閉經濟體的絕大多數(如果不是一切的話)的經濟政策,都是收割中下層,補貼頂層。
一項經濟政策,不論其初衷如何,宣傳工具對其宣傳如何,最終在執行過程中,總無法避免割韭菜。
真正解決絕大多數生活困難的方案永遠不會施行,因為絕大多數人生活困難的原因,恰恰是資本獲取超額利潤的途徑。而絕大多人生活困難,恰恰是資本積累的結果。資本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根基,只會加強,絕不會主動削弱。
一切解決民生問題的政策,都是打著解決民生問題的旗號推行。
在這些政策醞釀、推行過程中,會有若干磚家(主要是經濟學家)站出來替這些政策搖旗吶喊,鼓與呼,仿佛執行這些政策就找到了解決社會痼疾的靈丹妙藥、整個社會將從此走上通往幸福彼岸的康莊大道,不執行這些政策就是世界末日,整個社會的所有成員都將在現實煉獄之中苦苦掙扎。
很快,這些政策在磚家、叫獸的力薦和被裹挾的混沌的民意之中被推行下去。
然而,最終的執行效果總會讓極少數人暗中竊喜,讓絕大多數人恍然大悟、叫苦不迭、無可奈何、忍氣吞聲。
財政是積累資本的最有效的途徑,是切大餅的刀,巨額的財富,都是財政的乳汁喂大的。磚家、叫獸是為資本服務的,他們是資本雇傭的金喇叭。
這是社會性質決定的。
比如:社會之中,絕大多數人買房困難的原因是什么?
大家都懂,我不說了。免得被蠢紅舉報。
解決方法是什么?
讓社會中下層繳納住房公積金。你們買不起,互相借錢買。互相借錢,不就能買到了嗎?
說得多好聽!
現實如何?
如果你在北上廣深杭,你的公積金夠你買房的嗎?公積金上漲,房價上漲了嗎?你退休以前,你的公積金你取得出來嗎?
等你退休的時候,你才能提前你的公積金,按照目前的通脹速率,你估計你的公積金能夠你吃一段大餐的嗎?
用人單位增加了人力成本,勞動者減少了可支配的收入,房價順勢上漲,資本完成積累。
住房困難解決了嗎?
剝削中下層,補貼頂層,這就是現實。
生育基金注定也是如此。
生育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勞動力再生產成本增高,導致勞動力再生產循環無以為繼。
由于資本把基本生活必須品作為利潤的源泉,不斷提高勞動者生存和勞動力再生產的成本,所以資本主義天然就有絕育的趨勢。
買房貴、結婚貴、養活孩子貴、教育貴、帶孩子看病貴。
現在問題來了,我給你設立公積金,你們說,吼不吼?
考慮到住房公積金的例子,你們就應該知道,會發生什么事情了。
削弱剝削是不可能削弱的,這輩子也不可能的。
不出意外的話,生育率下降,又給了資本一次磨刀霍霍向豬羊的機會。
當然,具體操作方案未必是生育基金。
不過,不論愿意不愿意,刀正在磨,最終必然在專家的論證下,以為了豬羊的名義,刺向豬羊。
一個家庭,養育兩三個孩子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