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膨果期的到來,不少果園開始出現了浮皮果,辛苦一年,好不容易,躲過了紅蜘蛛,避過了黃龍病…明明是沒病沒蟲的果子,可要是果皮“腫了”,價格就還是好不了。尤其是砂糖橘、南豐蜜桔等寬皮橘類常出現浮皮果,也就是我們當地果農說的“菠蘿果”導致賣不上價錢甚至沒人收,損失極大。那么,為什么柑橘會“打腫臉充胖子”呢?
砂糖橘浮皮果屬于柑橘果實生理性枯水病害,其主要由以下因素影響所致:
一、柑橘浮皮果原因
其實像開頭說的,明明施肥了、打藥了……該做的都做了,可是,果子為什么還是浮皮了呢?其實說到底,還是柑橘他們一家子實在太脆弱了,動不動就會出事……所以不管是施肥還是噴藥,以下這幾點一定要注意!
1、氮肥過量
砂糖橘進入9月(高氮水溶肥、氨基酸肥、麩皮水、豆餅水等)容易引起果小皮薄的品種裂果泡果,還有壯果肥施用太遲,樹體氮素積累過多,不僅貪青晚熟口感淡、而且容易誘發晚秋梢和冬梢,更會促使果實二次膨大,加重浮皮發生,氮肥遲效還會影響果實著色。
2、缺硼、缺鈣
果實膨大期鈣元素不足和硼元素不足都會導致浮皮,鈣是決定果實硬度和抗病能力的重要元素,膨大期鈣不足,果皮細胞間松散、韌性差,就容易裂果和浮皮。還有缺硼時會誘導鈣缺乏,加重裂果和浮皮果柑橘果皮粗糙、增厚、硬度低、蠟層少、抗性差,多是缺鈣、缺硼等中微量元素所致。鈣含量越充足,果實硬度越好。如果果實鈣含量不足,果皮細胞之間的連接松散,韌性不好,就易產生浮皮,補鈣應盡早開始。
3、水分管理不足
柑橘外果皮和果肉之間有一層白皮層,也就是橘白。浮皮癥狀的發生與果皮白皮層細胞的生長和老化有關。初期發生浮皮的果實,在著色、成熟過程中,如果降雨等將果皮淋濕,果皮的中果皮組織,特別是油胞組織吸水,果皮膨脹、擴大,白皮層組織不能耐壓,發生物理性龜裂、崩潰,出現浮皮癥狀。
在果實著色期降雨量多,高溫高濕,容易發生浮皮。同樣到了果實膨大期,如果遇到高溫干旱,缺少灌溉系統的的坡地果園容易出現浮皮。
4、噴藥不當
激素使用不當造成浮皮,隨著技術進步砂糖橘等保果用赤霉素、促進花芽分化使用細胞分裂素,已經很普遍。這些激素按照合理濃度正常使用沒有問題,但是濃度過大,次數過多后,往往造成大面積浮皮。
5、著生位置
壯旺樹、初掛果樹,因其結果量偏少,容易出現頂冠果(朝天果)、粗柄果,結果枝和樹體寄存的營養除了供應枝梢生長外,集中供應僅有的少量果實,容易造成樹勢太旺、果個偏大、果皮厚且粗糙、日灼現象多,后期成為泡果。
頂枝,尤其是特別直立并且粗壯的極易出現粗皮大果,大家可以回去看看自家的粗皮柑橘是不是有這樣的特點。
這種情況就要靠平時對枝梢的管理了,控制枝梢不要太粗,當然也不能太細,適當的使樹形張開,不要形成“沖天炮”樹形。
6、噴灑920濃度不合理
合理使用920和葉面肥,謝花2/3后適量補充噴施920是對保果很有必要,但是濃度不能過大,一般第一次每100毫升920乳油兌水350~400斤,第二次兌水250~300斤。另外,有的果農在7~8月使用920或2,4-D防裂果并不可取,會使果皮后期松弛、皮肉易離層。
7、采收過晚
現在很多果農為了賣個好價錢喜歡留樹保鮮,或有的柑橘在春節過后才成熟上市,往往造成采收延遲,隨著果實在樹上的時間延長,有些養分會回流樹體,加上果皮衰老,還有花芽分化消耗大中微量營養,容易發生浮皮。
總之,浮皮就是指柑橘果實在成熟過程中,由于果皮與果肉之間產生較大間隙,而造成果皮發泡、鼓起的一種現象,管理不好的果園成熟期浮皮果發生率高達 30%~40%!浮皮果的產生原因復雜,它的發生與品種、樹勢、結果量、施肥、園地排水和通風、收獲期的遲早等有關。也和果樹管理、激素使用情況、水肥管理等多種原因環環相扣,大家一定要多多注意!
二、浮皮果防治辦法
1、增施有機肥,早施壯果肥,少施氮肥。灌溉條件差、樹勢弱、結果多的果園,應提早施下。肥料種類以速效性有機液肥或氮、磷、鉀化肥為好,切不可偏施、尿素等,轉色期注意控氮,防治氮肥使用過遲。
2、在平時噴藥防病的過程中,可以少量多次使用水溶肥,增加多種元素葉面肥。盡早開始葉噴鈣硼等,以螯合態的產品為最佳。
3、對密植園果實成熟著色期間要避免大量灌水,并注意清溝排漬,盡可能降低果園濕度,同樣也不能干水,如果遇到干旱,需要及時淋跑馬水或者滴灌補充。
4、激素使用一定要注意濃度,切不可隨意增大或者減少濃度,和自己增加使用次數。激素濃度過大容易造成浮皮果,而濃度過小則達不到保果效果,甚至造成大量落果。
來源:盈豐農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