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訪者的訴求各種各樣,社會工作者如果沒有多領域的專業知識儲備, 面對來訪者時難免會手忙腳亂。如果儲備了多領域的豐富知識, 社會工作者在接觸來訪者時就可以根據其行為表現做出一些基本的評估與判斷, 從而能更加平和順暢地處理來訪者的問題。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筆者和同事曾在婦聯維權工作辦公室接待一名婦女。她列舉了一系列與丈夫的關系沖突,每當提到丈夫就情緒激動,甚至有自殺的沖動。筆者通過溝通與輔導,使她的情緒穩定下來,并陪伴她回到家中。不料,一周后,她帶著丈夫與孩子再次來訪,希望了解離婚程序。
接訪過程中,她時而大哭,時而要求丈夫答應離婚,丈夫不同意離婚她就使勁打孩子,而當丈夫同意離婚時她又用頭撞墻來傷害自己。原來她疑似患有狂躁癥,這是需要藥物及專業輔導跟進的。
社會工作者立刻運用專業知識做出判斷并進行危機介入。最后,經過社會工作者3 個多月的輔導以及醫生的跟進,這名婦女的情緒問題得到有效控制, 談起婚姻及丈夫時不再容易情緒激動。
可見,社會工作者不僅需要掌握社會工作專業知識,而且應該了解和學習社會學、法學、心理學、醫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以便能游刃有余地接待來訪者。
來訪者往往會通過身體語言不經意地展示自己的情緒和狀態。社會工作者要通過注意觀察細節,了解其基本狀態。
若來訪者神情緊張, 話語中有較多試探性的問句,比如“這個你不會對外亂說吧”,社會工作者就要做好保密解釋、情緒疏導、安全感建立等工作。若來訪者怒火沖天,話語中帶有指責,社會工作者就要首先要穩定其情緒,再處理事件。
社會工作者在接待來訪者時也要注意自身的一些行為細節。比如給來訪者準備茶水,茶水的溫度就是一個重要的細節。對于情緒激動的來訪者,建議茶水溫度相對低一點;對于比較傷心、情緒低落的來訪者,建議茶水溫度稍微高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