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下輩子讓你選擇性別,你想做一個男性,還是女性?
這個問題我曾經問過很多人,非常有趣的是,大部分男性選的是下輩子還想成為男性,而大部分女性選擇的也是男性。
我很好奇地問她們:“女性有什么不好嗎?”
她們說了一堆理由,我大致聽下來就是:每月常見的生理期的疼痛,女人又要照顧家庭還要兼顧事業,偶爾會工作中會被上司或客戶騷擾,懷孕生子不僅很疼還會中斷職場的發展等等。
其實女性職場的性別歧視,還真的是很常見的。
身為女性,你遭遇過“歧視”嗎?
Martin與Nicole
前段時間在推特很火的一個故事是,一對男女同事在工作中偷偷做了個交換身份的實驗,在實驗中男同事Martin以女同事Nicole的身份跟客戶郵件溝通時,遭遇了各種質疑,客戶態度非常粗魯。
而當Nicole以Martin的身份完成郵件溝通工作時,并未遭遇任何質疑,工作前所未有的變得高效率。他才意識到原來在職場中女性根本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他倆的故事很快就傳遍了推特,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感同身受的女性也紛紛說出了自己類似的經歷。
女性職場的性別歧視,的確是非常常見的,女性在工作場所得到尊重往往與良好的自我職場形象相關,只處理好自我職場形象,才能贏得領導和同事信服和尊重,才能有較高的威信,而她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遠高于男性。
這常常讓女性覺得有很強的挫敗感,再加上女性天性情感充沛,情緒波動所來帶的影響也比較大。
事實上,作為女性來講并不需要因此而感到挫敗,畢竟女性大規模的進入職場是從二戰后開始的,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而縱觀人類的歷史,無論是中國歷史還是世界歷史,一直都是以男性為主導的。
傳統社會給男性貼上的標簽是:理性的、成功的、有責任的、有力量的;
而給女性貼上的標簽是:感性的、細心的、重視家庭的、溫柔的。
這樣的標簽被稱作為“刻板印象”,女性在職場中所遭受到的歧視,也是刻板印象的一個體現。
“男性改變世界,男性更出色”等這樣的傳統固化思維已經扎根在人類的潛意識中,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徹底的扭轉。而女性想要改變扎根在人潛意識中的傳統固化思維,既需要有效方法,又需要時間的沉淀,因此不必急于一時。
我們的大腦在處理信息的時候,往往會采取分類處理的辦法,即給每一類人、事、物貼上各種標簽。大腦總在尋找捷徑去認知世界,而貼標簽可以簡單快速地把抽象概念與具體行為聯系起來,結果便催化了我們的種種以偏概全。
無論男女,在生活和職場中都會遭遇“刻板印象”
在會計行業,歐洲專業的審計招聘公司“CareersinAudit”日前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歐洲致力于為女性創造出更好工作環境的努力對會計行業影響很大,九成的男性會計師認為自己“受到了負面影響”。
在護士、心理咨詢師等領域,也往往存在著對男性的職場歧視。由此可見,職場歧視并不僅僅是女性獨有的,男性也會遭遇到類似的事件。
無論因為何種原因遭受到職場歧視事件,從心理學的角度調整自己內在的情緒是非常關鍵的。積極心理學認為,當大腦專注在負面的情緒漩渦中,對改善當下的狀態并無多少意義,而尋找正面積極的意義,并且付諸行動,可以有效的改善當下的狀況。
作為職場女性來講,當遭遇到職場性別歧視的時候,常常一不小心就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之中,感到疲憊、挫敗、沮喪,不被周圍的人理解。這種負面的情緒狀態又會反過來影響工作,印證了他人對女性的職場標簽印象。
這對改善女性的職場標簽幫助并不大,而更好的辦法是,女性重新審視自己的職場標簽,通過理性的方法尋找自己的優勢定位,從而轉變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我的一位好友Tina就經歷過女性兩次非常重要的職場轉折點。一次是25歲以前懷孕生子的時期,另一次是35歲以后重新回歸職場的時期。
一般來講女性25至35歲是女性事業發展的黃金期,但同時也是生育高峰期,處于這個時期的女性在就業過程中感受到的性別歧視最為明顯。很多女性因為現實因素很難平衡家庭與事業,于是不得不犧牲其中之一。
Tina也是這樣,在這段時間由于懷孕生子的緣故左右為難。上司覺得她在工作中花的精力不夠充沛,不能為公司發揮更多的價值,而與此同時,老公希望她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家庭上,照顧家里的兩個孩子。Tina權衡了許久,最終辭去了會計的工作,開始在家成為全職太太,全心全意照顧老公和孩子。
這也是大部分中國女性結婚生子后的真實寫照。回歸家庭后,Tina的職業生涯已經被中斷,她的職場標簽已經變成了“全職太太、感性的、重視家庭的”,在職場領域她得不到自我價值感與成就感,因此常常羨慕那些擁有自己事業的獨立女性。
在小女兒8歲的時候Tina的第二個轉折點出現了,她想要重新開始走回到職場中,雖然離開職場已經近十年的時間,但她仍然試著用理性去分析自己的優勢,尋找職場發展的突破口:
她喜歡與人打交道,擅長于結交朋友;
她喜歡有更多自由的時間去支配工作和生活,不喜歡朝九晚五;
她喜歡與美的事物打交道,想要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變成事業,
她擁有一定的時間和金錢去學習和進修;
她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可以用于創業項目的投資。
最終Tina足足花了三年的時間來發展自己的事業,如今她已經是一所培訓學校的校長,與市政府有了緊密的合作,為家庭提供健康咨詢的服務和培訓。
她的咨詢客戶中,不乏政界和商界的優秀人士,其中還有上市公司的董事長。Tina非常成功的扭轉了她曾經的職場標簽,從一個“全職太太”成功的蛻變成為“女企業家”。
每一個人的內在都有女性力量與男性力量
通常來講女性的感性思維弱于理性思維,很難清晰的看清自己的優勢。實際上,女性自有男性無法比擬的天然優勢,充分的這有助于女性重新定義自我的形象,發揮自己的優勢,在生活和職場中更能如魚得水:
溫和Gentle:
女性的溫和特質讓人感到如沐春風,細膩柔軟的特質有助于溝通,在相互交流中更容易捕捉到對方的感受,通過換位思考,充分的發揮自己的親和力,特別適合運用在商業談判中,用情感打動對方。
細致Meticulous:
女性的細致和追求完美有助于完善細節,女性天性對美的感受力,往往會看到被男性忽視的地方,通過細致的觀察容易發現關鍵所在。在美的領域里面,女性往往更如魚得水。
感性Sensibility:
女性的感性讓她更愿意發揮自己的直覺力,對于藝術創作領域來講,感性更有優勢。女性可以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充分的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內在的創造滋養自己的身心。
而男性也有女性無法比擬的優勢,它們是:
毅力Resolve:
男性的毅力體現能夠堅持不懈的去行動,遭遇挫折也不放棄。這讓人感受到他內在的意志力,他是值得被信任的人,因此男性常常成為家庭和團隊的領導者。
勇敢Brave:
男性的勇敢是一股非常強大的能量,讓他們直面生活的困境,直面內在的恐懼,迎難直上。男性往往富有冒險精神,愿意嘗試新鮮事物,開拓新的市場機會,開啟人生的新篇章。
理性Rational:
男性的理性思維更加發達,他們往往擅長于分析,全面了解現實分析出多種可行性方案,再判斷出最佳方案,并且積極有效的去執行。這對于避免陷入到負面情緒漩渦之中,非常有幫助。
事實上每一個人的內在都有女性力量與男性力量,,即“陰&陽的能量”。我們剛剛分析的女性優勢與男性優勢,就是每一個人內在都具有的潛在特質。
人們往往會把自己的思想限定在單一性別之中,只去使用男性力量或者女性力量,這是非常片面的,常常錯失挖掘自己內在潛力的機會,這也是我們對自己的“刻板印象”。因此我們要學習的是,將我們內在的女性力量與男性力量完美的結合起來。
當我們過于柔軟逃避的時候,試著去發揮男性力量堅強有力一面;
當我們太過于剛強而變得固執時,試著去發揮女性能量柔軟溫和的一面;
當我們生活太過于平淡無味時,試著去發揮感性的有創造力的一面;
當我們內在感到焦慮恐懼時,試著去發揮理性避免陷入到情緒漩渦之中。
“陰&陽能量”的和諧才能更好的發揮我們的潛力,從而創造出更有趣的生活和工作的形態。
無論你下輩子想要成為男性還是女性,那都是不可預知的未來。而在當下的生活中,盡可能的做好自己,發揮內在的生命能量才是真正的“活下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