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不記得自己中小學時候要學的課程有哪些?
很長時間以來,我們記憶中的中小學課程無非就是主科和副科,主科包括語數外等,副科包括音體美等。
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小學階段的課程種類也在發生著變化。
這些變化是什么?這些變化對中小學生又會產生哪些影響呢?
近日,教育部門下發文件,明確表示在中小學階段,將增加2門課程,分別是書法和編程,并計劃在2022年實行。
消息一出,人們競相討論。
一部分家長認為會增加孩子的學習負擔,對政策表示擔憂。
另一部分家長則認為,書法和編程會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鍛煉學生的能力,對政策表示支持。
在一個政策出來之后,正確的做法應當是仔細解讀而非人云亦云,人云亦云只會蒙蔽自己的雙眼。
我們想要了解一個政策,就要進行相應的分析解讀。
毫無疑問,書法是文化的載體,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書法是我們獨特的文化之一,綺麗多彩的漢字不僅起到了傳遞信息的作用,更是一種藝術。
古代多少偉大的書法家創立了多少書法流派,即使到了今天,我國也有中國書法家協會等機構,書法對于中國的影響不言而喻。
當然,和書法的歷史悠久比起來,編程則顯得年輕很多,但這并不說明編程無用。
信息革命之后,人類對計算機的依賴程度大大提升,尤其是近年來社會對于計算機人才需求與日俱增,程序員成為高收入人群的代名詞。
編程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信息課程的一種,其目的是讓計算機代碼解決某個問題。
為了使計算機能夠理解人的意圖,人類就必須將需解決的問題的思路、方法和手段通過計算機能夠理解的形式告訴計算機,使得計算機能夠根據人的指令一步一步去工作,完成某種特定的任務。
相信看完剛才的分析,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有了一定的眉目。
首先我們要知道,教育部不會無緣無故增設兩門課程,增設這兩門課程一定有他特殊的意義。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追求高分數,成績就是王道。
同時,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時甚至可以用電子產品來代替。
這些做法無疑會導致學生對于書寫的陌生,不再去追求書寫的規范和美觀。
這樣,隨著時間的推進,書寫在中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占得比例越來越少。
國家在這個時候新增書法這門課程,也是看到了這樣的社會現象。
希望通過設立課程的方式,讓中小學生練習書法,熱愛書法,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
不僅如此,要想學好這門課程,對于語文水平的要求很高,在學習這門課程的時候,學生無形之間就鞏固了語文知識。
此外,學習書法也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注意力,中小學年齡階段的學生對事物很好奇,充滿活力,但往往缺乏專注度。練習書法可以幫助他們提高注意力。
我們再來看看編程。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編程課程的設置會大大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
以往,信息課只教授很基礎的知識,學生在課上學不到東西,更有甚者,信息課經常被考試學科霸占,起不到信息課的作用。
編程是更為復雜一些的信息課,這就對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學生在學習編程之前要對計算機基礎操作了如指掌。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工作轉為線上,線上辦公、網課等逐步流行,開設編程課可以幫助中小學生提前了解相關知識,掌握一定的信息處理能力,為未來的發展做鋪墊。
除此以外,編程更看重的是邏輯。
增設編程課程可以鍛煉中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利于培養他們的理性思維,為今后理科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因此,不難看出國家對新增這兩門課程的良苦用心。
一方面,書法和編程對應一文一理,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全面發展,不能有偏科的現象,書法和編程恰到好處地補充了文理課程。
另一方面,書法和編程也對應著歷史和科技,書法是國粹,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學習書法就是學習歷史,就是傳承文明,編程是科技,是現代文明,學習編程就是擁抱未來。
所以說,新增的這兩門課程飽含了國家對于中小學生的殷切希望,希望學生們可以成為通曉古今、掌握未來、全面發展的棟梁之才。
說完優點,我們再來客觀地評價一下,新增的兩門課程會產生什么樣的“負面”影響。
最直觀的影響是,學生的課業負擔加重了。
學生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考試上,如果增加兩門課程,無疑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壓縮本就不寬裕的休息時間。
因此,可能會招致學生的“反感”。
再者,增添兩門課程就需要對應的課程教師,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本身就不是特別充足,增添兩門課可能會讓這一情況雪上加霜。
教師的質量也是不能忽視的問題,以往教師的來源主要是師范類的學生,但是書法和編程師范類的畢業生不夠多,這就不得不從社會上進行招聘,那么教師的質量問題可能就無法得到保障。
除了這些問題,還有如何正確地對這兩門新增課程進行評價?
要不要有考核機制?欠發達地區如何保證課程質量等等問題。
當然,出臺一項政策之后,相關機構往往會考慮現實情況,出臺對應的保障措施來保證政策的順利實施。
所以說,大家也不必過于擔心。
消息一出來,最緊張的莫屬眾多中小學生的家長了。
新增的這兩個課程占總體課程的多少比重?考核形式是怎樣的?影不影響自己的孩子升學?
相信很多家長一時間都亂了陣腳,心中充滿了疑問。但是在具體的措施落地之前,各位家長不妨冷靜下來,想想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首先,這項舉措傳遞的信號是相關機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家長在抓孩子文化課的同時,不妨關注一下孩子的其他方面的能力。
其次,這也提醒部分家長,不要過分地打壓孩子的天性,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度和邏輯思考能力。
現在有的家長擔憂自己的孩子跟不上這兩門課程,想知道要不要提前報一下這兩門課的補習班,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其實大可不必,教育部出臺這項措施的目的本來就是可以豐富學生的課程內容,如果功利地把這兩門課當成任務,反而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這樣不僅會降低學生學習這兩門課程的積極性,還會增加家庭的負擔。
總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要想教育好學生,一定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雖然新增兩門課程會有很多的爭議,但是總體上來講,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