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黑,氣溫驟降,大風緊隨而來,從窗欞縫隙中發(fā)出颼颼的聲響。想起辦公室里開著的窗戶,早早返回公司。路上行人紛紛回家避寒,路旁的樹在節(jié)日彩燈的裝飾下美得離譜,冬季的禿枝在紅綠黃燈的纏繞下煥發(fā)出節(jié)日的喜慶,在寒風搖晃中更加增添了節(jié)日的氣氛。
想起下午回來時走過的蝦池小路。小路和大道交合點的路段設置了路障,前邊的車輛紛紛掉頭,只有我把車停下來走過去查勘一翻。這高明的路障其實留下了一個口子,看似兇險,實則安全。我找準了角度,慢悠悠地從一邊的斜坡繞過去。從后視鏡觀察后邊的車輛,真有跟著過來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所以,當我回來的時候一定要在晚上再走一遍蝦池,定要再走一趟。其實,于我是平常,于不明白的人則是冒險。其實都是些小把戲,相當于在斜坡路的中間攔著路障,只留下傾斜的一邊,誰還沒走過傾斜的路,走便是。“no 作,no die”說的是那些沒有頭腦瞎胡鬧的家伙。
回辦公室,除了風比外邊小外,同樣充滿冰涼的空氣。我趕緊關(guān)上窗戶,把五朵水仙搬到臥室,小聲對它們說“讓你們受苦了!”然后回到大間,把白天剩下的福字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