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李世民來到齊王妃楊氏的寢宮,二人談天論地。情到深處,李世民拉起楊氏的芊芊細(xì)手,安慰道:“齊王不在了,我替他照顧你。”聽完這話,楊氏鼻子一酸,一頭扎進(jìn)李世民的懷里。
已經(jīng)淪為階下囚的楊氏,除了向李世民投懷送抱外,沒有別的出路了。此后楊氏榮寵不衰,甚至超過了長孫皇后,還給李世民生下一子。
只是,李世民從未給過楊氏名分,還親手將她置于尷尬境地,背負(fù)罵名!
自古奪嫡之戰(zhàn)是皇家常事,李世民兄弟也不例外。李淵打天下時,二兒子李世民出力最多,他甚至承諾日后立李世民為太子。
結(jié)果,稱帝后的李淵食言了,立老大李建成當(dāng)太子,這讓李世民心里窩了一肚子火。
除李建成、李世民外,皇四子李元吉同樣覬覦著皇位。
李元吉長相丑陋,連生母竇皇后都厭棄,多虧奶娘陳氏將他撫養(yǎng)長大。然而,李元吉對陳氏不僅沒有感激,反而將其殺害,足見李元吉的心狠手辣。
李元吉看中哥哥李建成是太子,日后登上皇位的機會大,就投奔了他。李元吉并不是真的要幫李建成,而是借此扳倒李世民,等到兩敗俱傷之時,他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李元吉曾多次刺殺李世民,李建成得知后,阻止了他的刺殺行動。若不是李建成阻攔,也許就沒有后來的玄武門之變了。當(dāng)然,這并不妨礙三兄弟鬧到不可開交的地步。
626年7月,李世民得知李建成、李元吉要謀害自己的消息后,決定先發(fā)制人,發(fā)動玄武門之變。
在這場決斗中,李元吉連發(fā)三箭射殺李世民,幸虧手下及時趕到,將李元吉一箭斃命,李世民才逃過一劫。
李世民沒有顧及親情,不僅將李建成、李元吉殺害,連他們的家人也沒有放過。他們的兒子一共10個,全部被殺,所有的女眷羈押看管,其中就有李元吉的正妻楊氏。
楊氏出身弘農(nóng)大族,宰相楊恭仁是她的叔叔,史載“楊氏玉貌雪膚,眉目如畫”。如此貌美的女子嫁給丑陋的李元吉為妻,不難想象楊氏心中多么凄苦。
李元吉子女眾多,卻沒有一個是楊氏所生,也足以表明楊氏對李元吉并無感情。
楊氏是聰明人,她沒必要為一個自己不愛的男人守身如玉。而李世民望著膚如凝脂的楊氏,心臟也不由得加速。當(dāng)然,除此之外,他更看重楊氏背后的勢力。
李淵在位的時候,就拉攏楊氏一族,雙方互嫁女兒。如今,他再將楊氏納入后宮,這對他統(tǒng)治大唐非常有利,當(dāng)然這只是原因之一。
第二個原因是,李世民靠寵幸楊氏穩(wěn)定人心。李世民沒有將太子黨余孽一網(wǎng)打盡,而是“赦天下,兇逆之罪,止于建成、元吉”。
紅頭文件雖然是發(fā)出去了,最關(guān)鍵的是,讓這幫人相信李世民不會對他們對下毒手。而他寵幸楊氏可以證明這點。
楊氏跟著李世民確實享福了,第八年,楊氏生下兒子李明。而且長孫皇后病逝后,李世民曾提出立楊氏立為皇后。不過,這個念頭被魏征掐滅了。
看到這里,大部分讀者都感嘆李世民對楊氏用情至深,然而,事實是這樣嗎?
古人最看重名分,李世民卻沒有給楊氏名分,還讓她頂著前夫李元吉的封號服侍自己。這就不得不讓人懷疑,李世民臨幸楊氏,有羞辱李元吉的成分在。
627年,李世民追封李元吉為海陵郡王,謚號為“剌”,意思是暴戾無親,貶義成分居多。而李建成的謚號為“隱”,偏向同情。
同樣是對手,李世民對兩人的態(tài)度卻截然不同。
李世民將楊氏置于尷尬境地,他們的兒子李明也深受其害。
李明既沒有得到父親的寵愛,面對生母還得叫四嬸,實在可伶!后來,李治當(dāng)上皇帝,又將李明過繼給李元吉當(dāng)兒子,這波操作讓人目瞪口呆。
那么,既然李世民對楊氏并非真心,那他為何提出立楊氏為后呢?我認(rèn)為李世民只是口嗨,嘴上說說而已。
當(dāng)李世民提出要立楊氏為后時,魏徵諫曰:“陛下不可以辰贏自累”。我們先簡單了解下什么是辰贏自累。
辰贏是秦穆公的女兒,先后嫁給晉懷公,晉文公叔侄倆,最后為晉文公生下公子樂。
后來,繼晉文公之后的晉襄公死后,狐射姑想扶持公子樂為國君,卻遭到趙盾的強烈反對。趙盾又派人將公子樂殺死,原因是他母親辰贏不守婦道,是淫蕩之人。
魏徵是將楊氏比作辰贏,言外之意也就是楊氏不守婦道。
試問,哪個男人會允許別人對自己心愛的女人說三道四?李世民聽完魏征的話,沒有生氣,只是打消了立楊氏為后的念頭。
由此可見,李世民內(nèi)心深處并不認(rèn)同楊氏,寵幸她,絕大部分是為了羞辱李元吉。
@唐米隨筆
楊氏一定是個溫柔賢淑的女人,否則李世民也不會在第八年時,繼續(xù)寵幸她,生下兒子。
只是,楊氏的命太苦,先是嫁給了樣貌丑陋的李元吉,后又不得不委身于李元吉的哥哥李世民。
她一心一意服侍李世民,看似風(fēng)光無限的背后,卻無名無分,還要背負(fù)不守婦道,淫蕩之人的罵名,連親生兒子也跟著遭殃。
也許,李世民對楊氏也有真心,只是這真心很少很少。只有當(dāng)他恍惚中,忘掉楊氏曾是李元吉之妻時,真心才會顯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