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維護身體健康這事上,很多人把注意力放在心、腦、肝、腎等臟器上,卻很容易忽視了腸道的保養。
事實上,腸道健康對于人體的整體健康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人一生約攝入70噸食物,這些都要經過腸道處理。不夸張地說,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約80%由腸道消化,100%靠腸道吸收。
人一生中要排出約4000公斤的大便,有1/3是腸道細菌;80%以上的代謝廢物、“毒素”等由腸道排出體外。當腸道病變,排泄受阻,滯留的有害物可被重新吸收進入血液,引起諸多疾病。
此外,人體70%的免疫力來自腸道;95%以上的感染性疾病與消化道有關。因此,也有不少學者認為,腸道的健康程度與壽命息息相關。
排便時出現4種“跡象”,說明你的腸道壞透了,抓緊調養吧
1、氣味惡臭
健康人排便,一般沒有特別嚴重的臭味。
而當腸道內有害菌不斷增長,出現感染,有毒物質不斷堆積的癥狀時。在排便的時候,就會都會導致腐臭味。
2、出現粘液便
在排便的過程中,如果發現糞便存在很多的粘液,最好馬上進行身體檢查,有粘液便的情況不排除是腸道炎癥或者腫瘤引起的。
因為正常人排泄出來的糞便表面光滑,并不會出現很多的粘液,而胃腸道出現炎癥、病變的時候,才會出現粘液便。
3、腹瀉和便秘
腸道功能受損明顯時,正常的糞便排泄受到阻礙,食物消化不完全。因此,排便時會出現腹瀉這種情況。
同時,如果總是感覺到糞便很難排出,也有可能是腸道出現健康問題了。腸道發生病變時,蠕動的速度會變得緩慢,在排便時就會出現便秘這種表現。
如果出現了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的情況,那么說明腸道健康已經嚴重受損,很可能已經發生腸癌,要注意及時檢查。
4、黑便或便血
臨床發現,黑便有45%的可能伴有腺瘤樣息肉和腸癌的癥狀。而80%的腸癌都會出現便血的癥狀。
生活中,不少患者會將腸癌便血誤認為是痔瘡導致的便血,痔瘡的便血:擦血,或是滴血。腸癌的便血:便與血融合。
養護腸道健康,注意做到“三多三少”
少吃肉、多喝水
飲食不同會影響人體腸道菌落的構成,特別是吃肉,可能會讓腸道菌落環境變差。
研究人員召集了6名男性和4名女性,他們的年齡在21~33歲之間。
在實驗的前4天,他們飲食正常;在接下來的5天里,他們轉向吃全素食或全肉食;然后又回到了正常的飲食習慣。
結果顯示,全肉食導致腸道中的細菌發生了巨大變化,它促進了22種細菌的生長;而全素食只讓3種細菌變得更多。
科學家表示,這種變化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脂肪攝入過多會增加一些疾病的罹患概率,如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等。
多喝水,可潤滑腸道,促進排毒,除了白開水之外,植物茶水也是比較好的選擇。
金蘭菊根茶,泡水喝,排腸毒,改善腸道菌群,緩解便秘,對腸道十分有益。
金蘭菊根,藥食兩用,對改善腸道內環境,促進糞便排出有很好的幫助。其提取物可促進有益菌的數量,抑制有害菌生長,從而改善腸道內微環境。
同時,還能清腸排毒,改善脂質代謝,促進腸道蠕動,減少糞便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利于糞便排出,增加排便量,預防和改善便秘。
少久坐、多運動
很多人總是吃完飯之后,就馬上就坐下不動了。
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導致腸道功能下降,蠕動速度變得緩慢,食物的消化,廢物的排泄都可能會受到影響。
如果總是久坐,可能還會導致便秘這種情況出現,這樣腸道就容易堵塞。有大量的廢物堆積而影響腸道健康。
如果想要維持腸道健康狀態,平時就需要避免經常久坐不動,要多運動一下才好。
運動對于促進腸道蠕動也十分有幫助,每天可以抽出特定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延緩腸道老化,加速代謝排便等。
每天堅持30分鐘以上的運動,預防便秘,提升腸道的免疫力。
運動程度達“最大攝氧量”的60%,就可以了,若繼續運動,腸道損壞風險就會明顯上升。
少拖延、多檢查
排便出現了異常,千萬不要拖,要及時去檢查。
常用的腸道檢查有腹部平片,腸道鋇餐透視,膠囊內鏡,腸鏡及病理組織檢查,腹部彩超,腹部CT,腹部磁共振,PET以及相關的實驗室檢查,如血常規,糞便常規+潛血試驗,腫瘤標志物等檢查。
直腸指檢和腸鏡是比較好用的排查腸癌的檢查方式。
通過腸鏡還可以診斷大腸息肉、大腸炎癥性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慢性結腸炎等腸道疾病。
注:所有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