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腹脹、食少便溏?這是脾胃氣虛,四君子湯益氣健脾,專治此證
健脾補氣第一方四君子湯,乏力、氣虛、腹脹、便溏、面黃,皆可調
健脾補氣第一方四君子湯,益氣健脾,專治脾虛腹脹、食少便溏諸癥
脾虛乏力、精力不足,一劑四君子湯,健脾益氣,讓你活力滿滿
氣虛乏力、腹脹便溏?一劑四君子湯,讓你告別老胃病、元氣滿滿
治胃病千古名方四君子湯,健脾益氣,讓你的胃活力滿滿、動力十足
接診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患者,多年老胃病,食欲不佳、完谷不化,經常腹脹、噯氣、大便溏泄。這類人說話往往有氣無力,精神頭很差、精神萎靡,而且面色蠟黃暗沉,不愛說話不愛動,能坐著不站著,能躺著不站著……
一般像這樣的患者,大都是脾胃氣虛所致。
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虛,受納與健運乏力,則飲食減少、形體消瘦、腹脹腹痛、食欲不佳、不思飲食、完谷不化;
脾主運化,脾胃氣虛則濕濁內生,故大便不成型、溏薄;
脾主肌肉,脾胃氣虛,四肢肌肉無所稟受,故四肢乏力、肢體困重;
氣血生化不足,氣虛血虛,故見面色萎黃暗沉,舌淡苔白,脈虛脈弱;
脾為肺之母,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見胸悶氣短、喘急氣促、語聲低微。
《醫方考》:“夫面色萎白,則望之而知其氣虛矣;言語輕微,則聞之而知其氣虛矣;四肢無力,則問之而知其氣虛矣;脈來虛弱,則切之而知其氣虛矣。”
對于這種癥狀,我有一個常用的方子,叫做四君子湯,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這個方子雖然只有四味藥:人參、白術、茯苓、甘草,但是健脾益氣的功效卻十分強大。
首先,脾胃氣虛,最主要的癥狀就是氣虛,所以要用大補元氣的人參作為君藥,健脾養胃,先把脾胃的氣補足了,消化吸收都不成問題了,氣血充足了,一切的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當然,只靠人參這一個大將直搗黃龍還不行,還需要有兩個助手,來幫忙處理那些由于脾虛而產生的廢物——痰濕,于是這個方子又用了健脾燥濕的白術,和健脾滲濕的茯苓。這兩員猛將一加,既能幫助人參健脾,又能順手把體內多余的痰濕化掉除掉。保證沒有干擾因素來影響脾胃運化、氣血流通。
最后,為了益氣和中、調和諸藥,這個方子又加了一味炙甘草。它既能補脾益氣,幫助人參、白術、茯苓大補脾氣;又能清熱祛痰,幫助白術、茯苓祛除體內濕氣;還能緩急止痛,緩解腹脹腹痛等癥狀。
你看,小小四味藥,卻布陣排列井井有條,各司其職卻也能互幫互助,共奏益氣健脾之功。
所以,臨床上凡是遇到此類病癥,我都會用這個作為基礎方,再結合患者的具體癥狀,做一些加減化裁,以使藥物更有針對性,療效更快速。
我常用這個方子治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腸炎等屬脾胃氣虛型的疾病,臨床效果都非常好。當然臨床化裁也要有依據,如果伴有嘔吐癥狀的,可以適量加些半夏;如果有胸悶腹脹的,可以適量加一些枳殼;如果有脘腹疼痛的,可以適量加些干姜或者附子,等等等等。總之,方子是好方子,但實際應用中,還是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癥狀來加減化裁。
有各種脾胃消化道問題的可以直接后臺咨詢我,我會具體給大家一一分析解答。